【编者按】天气越来越冷,还常常下雨,是不是只好宅在家?理想的冬日宅居生活是什么样?现在,空调、无线网、热被窝、火锅……似乎已成为人们冬日理想宅居生活的“四大标配”。冬日里,如何“宅”得健康?今日起,长沙晚报健康版将推出“冬季宅居健康生活指南”系列报道,为市民健康过冬支招。
小雪节气后进入冬季气候,宅在家里吃火锅成为冬季宅居生活一大快事。
火锅口味繁多,麻辣的、海鲜的、清汤的……现煮现吃,菜肴不会变冷,一顿火锅下肚,全身暖洋洋的。吃火锅如何做到健康不上火?吃热性食物要注意哪些健康事项?昨日,记者采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张洪勤。
注意一点 吃火锅找个健康伴侣“凉茶”
冬季吃火锅既能抗寒,营养吸收较好,也有利于家人、朋友之间增进交流。“吃火锅时为了避免上火,应尽量选择清淡的锅底,偏凉性的食物。”张洪勤表示,吃的过程中,最合适的饮料搭档是凉茶、金银花茶、菊花茶、蒲公英茶和决明子茶等,能预防上火、便秘。
下菜的顺序,应先涮煮肉类再涮煮蔬菜类,保证肉类充分煮熟;而进食步骤则应先吃蔬菜后吃肉,这样能造成饱腹感,避免摄入过多热性食物。涮煮食物时,要掌握好火候,煮久了会失去鲜味,破坏营养成分;若煮的时间不够,又易引起消化不良。
口味不要吃得太重。太麻太辣的食物,不仅会刺激口腔、食管与胃肠道的黏膜,引发充血和水肿,还易诱发一些疾病。凡是口腔炎、慢性咽炎、消化性溃疡并慢性胰腺炎、胆囊炎等患者及上腹部做过手术的人,不宜吃麻辣火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也要尽量少吃火锅。很多人“无辣不欢”,而辣一般都搭配了重油,口味相当重的麻辣火锅,易刺激食道和肠胃,胃不好的人不宜吃辣,重油重辣重口味特别易上火,还会导致便秘。
“吃火锅,有的人一吃就是数小时,甚至边吃边聊以至通宵达旦,这样会使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体得不到正常休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痛、腹泻。”张洪勤表示,严重的可导致慢性胃肠炎、胰腺炎等疾病。此外,久煮的食物中致癌物质亚硝酸盐也会增加,会增加食道癌、胃癌等的患病概率。
切记一点 吃完菜后不要喝火锅汤
“吃火锅时,有的人往往追求嫩滑可口,肉类刚熟或还有点生就吃,这样不健康,肉类一定要涮熟。”张洪勤认为,涮煮肉类时,应涮煮至全熟才可以吃,以防肉类中有寄生虫未被杀死。一些寄生虫如旋毛虫等,多寄生在猪、牛、羊及狗身上,人若吃了会在身体中穿肠入血,令身体不适。有些人吃了可发生呕吐、腹泻、头痛及高烧等症状,若进入脑中,可引发脑膜炎,重症者危及生命。
一般来说,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至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会损伤黏膜,导致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所以,从火锅中取出滚烫的涮食时,最好先放在小碟里晾凉后再吃。有口疮、口腔黏膜炎症、胃部不适的人,更不宜吃过烫的食物。
许多人在食用火锅时,喜欢搭配冷饮或酒,其实不健康。冷饮加热食,容易使胃肠道受损。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若将热汤和酒类相配,虽然这些饮品容易让身体暖和,但人一旦进入冷空气环境后,血管易急速收缩,导致疾病复发。此外,边吃火锅边喝啤酒不可取。火锅中的肉和海鲜等嘌呤含量较高,人体在摄入过多嘌呤时,会被转化为尿酸,而啤酒则会把转化的尿酸运输到关节或软组织中,从而导致痛风。
别把蔬菜留到最后吃。蔬菜纤维高,先吃能增加饱腹感,可减少之后摄入的肉类量。另外,汤底煲到尾声,脂肪“浓缩”,味咸油多,蔬菜的表面积大,比肉类更易吸油,最后进食,无异于直接将油分吃进肚子。
“吃完后不要喝火锅汤。”张洪勤说,火锅汤虽味道浓又鲜美,但火锅多数是以肉类、菜蔬、菇类及海鲜为主,这些食物材料一齐煮熟后的汤,里面含有大量的嘌呤、草酸等,嘌呤会在人体内转化为尿酸,过多的尿酸在人体的血液、关节和软组织中沉积,同样易引起痛风。因此,吃火锅时应多饮水,以利尿酸的排出。
留心一点 卫生安全多讲究更利健康
火锅器具要清洁干净。普通的铜火锅在停用后,易生一层薄薄的绿色铜锈,这是铜与残留水或湿气、锅上沾留的调料醋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或醋酸铜,这些均有毒。因此,火锅器具的清洗工作要做好,不然会造成铜锈中毒,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火锅以涮烫为主,所选菜料必须新鲜、干净、卫生。
“吃火锅时,空气一定要保持流通。”张洪勤说,吃火锅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倘若空气不流通,室内缺氧,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并且往往不易发觉。如果吃火锅的同时喝酒,可能把某些中毒症状如恶心、头晕、呕吐及头痛等误认为醉酒症状,重症中毒者可能会因此发生昏迷、血压下降等。
尤其应注意的是,许多人吃火锅时,习惯性用自己的筷子去夹生肉片或蔬菜,熟的时候再用同一双筷子取食,这是很不卫生的。这样做,一则容易将病菌吃入体内,尤其幽门螺旋杆菌大多经口传播,同样,又容易导致一桌人交叉感染。因此,吃火锅涮菜时,要准备专用的筷子或工具。(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何 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