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养生

又逢一年立秋时 秋季养生 滋阴润肺忌辛辣

2019-08-15 09:17 来源:大河健康报

  □记者宋昆仑

  秋气收敛,人与之相应,气机逐渐肃收。根据“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原则,人要适应秋季气候,调摄精神起居,以随顺秋令的特点,保养机体的适应能力,这就是秋季的“养收之道”。

  秋季主养肺

  中医认为秋季主肺,而燥又为秋季之主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又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立秋之后,天气会在短期持续炎热,然而这股热不同于夏天。夏天气温高,我们身体的孔窍开泄,能让汗液蒸发,但立秋后温度会逐渐降低,汗液将明显减少。“大家都有体会,虽然秋天的

  太阳也很毒,但是只要到了树荫下,立刻会感到凉爽。”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禄讲道。秋天凉风来袭,当身体感知到凉意时,汗液将往回收,津液往里走。若收敛得太厉害了,就会让体表感觉干燥,比如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

  王禄介绍,秋季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呼吸系统是开放的,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肺部一旦受到秋季干冷空气的侵害,就容易损伤黏膜,引发呼吸道病变。他建议,立秋后要格外注意润肺,要多喝水,多吃梨、葡萄、柑橘、山药、紫菜、海带、绿豆汤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同时,少食辛辣、烧烤、油腻的食物。

  防止情绪“中暑”

  立秋过后,还可能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天气有时候也可能延续到9月,之后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王禄建议,立秋后应当避免出现心情烦躁,积极防范“情绪中暑”。

  如今正值“秋老虎”发威,气温依然很高,加上秋燥作怪,人们的情绪容易变得焦躁不安。此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风”。外出时要记得随身备好藿香正气水、仁丹等防暑用品,并采取防晒措施。

  进入初秋后,气温会逐渐转凉,四周景象会从夏季的郁郁葱葱变为满目的萧条,难免也会影响心情。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食物。秋季空气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先调理脾胃再“贴秋膘”

  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之前重要的是调理脾胃,为更好地接受秋冬季节的补品做好准备。

  中原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王禄建议,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不妨多吃一点绿豆、扁豆、薏米等,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通过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中医典籍赏析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秋季的三个月,称之为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