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持续聚焦健康议题的背景下,肝炎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肝癌,正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重点。在第14个“世界肝炎日”之际,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消除丙肝 积极行动”访谈活动,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专家深度探讨丙肝筛查、诊断、治疗的难点和痛点,传播丙肝治愈、普及丙肝治疗知识,提高我国民众对丙肝的知晓和重视程度。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丙肝是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少数几个可以被治愈的疾病之一。临床大多数丙肝患者都可以通过相对安全的方式获得治愈。”7月24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现在用于丙肝治愈的有很多口服药物,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原研的创新药物,既有针对特定基因型的、也有泛基因型的药物,并且都已进入了医保支付范围。”
张文宏认为,如何早期诊断和筛查出现有的丙肝患者群体,使之在疾病进展到肝硬化前及时获得治疗,是目前的重要关注点。
丙肝进展相对缓慢,但由于许多丙肝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难以及时被诊断,部分患者诊断时已经合并明显肝纤维化、肝功能异常,甚至已经发生肝硬化、肝肿瘤;对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即使抗病毒治疗获得治愈,其远期发生肝癌的风险也依然偏高。
“当前我国在针对高危人群的主动丙肝筛查和检测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对于庞大的非高危人群,如何从中筛查和识别丙肝患者,是否有必要广泛筛查、如何更好地富集需要筛查的对象,可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张文宏说,中国已经将丙肝治疗纳入医保,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降低药物成本和提高药物可及性,让人人用得起,医保可支付;以及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必要性的认知。
张文宏表示,总体上看,如何提高丙肝的诊断率、治疗率和降低丙肝的远期危害,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和值得研究的方向,也与WHO 2030消除肝炎的目标是契合一致的。
“丙肝治疗已经较前获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的治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但是还需对患者进行治疗方面的鼓励与教育。”张文宏说,最关键的问题是患者可能对丙肝的严重性、治疗的必要性和疗程的持续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患者可能因疾病本身及其相关的社会污名而感到焦虑和抑郁,影响治疗依从性。
因此,张文宏认为,医生应详细向患者解释丙肝的病因、危害及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供易于理解的教育资料,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参考和复习。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多宣传治疗的有效性,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治疗结束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安排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治疗进展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肝硬化患者,治疗结束不代表病程就会马上逆转。患者仍然面临着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
“向患者的家属也讲解丙肝知识和治疗注意事项,让他们支持患者的治疗和随访。鼓励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如社区医院、健康服务中心等,提供便利的检测和治疗服务。”张文宏说,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最终减少丙肝的传播和危害。
提升丙肝患者及公众的疾病意识、检测及治疗意愿,对于控制和消除丙型肝炎至关重要。张文宏建议卫生系统与社区等共同加强科普宣传,有效提升大众对丙肝的认识,鼓励早期检测和及时治疗,从而降低丙肝的传播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