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防范吸入性损伤 火情逃生记住七点

2024-06-21 09:23 来源:广州日报

  凌晨1时多,当林先生(化名)一家在睡梦中被呛醒时,家里已是浓烟滚滚,一家四口赶紧逃到屋顶天台。幸运的是,四个人均捡回了一条命,但在逃生过程中吸入大量浓烟,造成吸入性损伤,有三人病情危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李孝建提醒,避免发生火灾的关键是要有安全意识,不幸遭遇火灾时一定要熟练掌握逃生知识,在逃生的过程中,尤其要防范吸入性损伤。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青梅 通讯员 胡颖仪

  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广州市烧伤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烧伤整形科学科带头人 李孝建

  火情中尤要小心吸入性损伤

  据了解,林先生和母亲、儿女一起租住在某地乡镇一栋自建房的3楼。火灾发生在凌晨1时多,当林先生和母亲被浓烟呛醒时,发现楼道里已全部是烟,逃不出去了,他们赶紧叫醒孩子,寻找别的逃生方法。一家子最终从窗户爬到天台,等待救援并最终获救。

  遗憾的是,除了男孩烧伤较轻外,林先生和母亲、女儿伤情都比较严重,且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急救知识比较欠缺,没有采取正确措施,比如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者身上披个湿床单等。

  李孝建介绍,救治火灾伤者不能只看皮肤表面烧伤,往往除了烧伤外,吸入性损伤更“要命”。“有的患者烧伤面积不大,却往往有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烧伤,早期可能没什么问题,通常几个小时后就开始发生气道水肿缺氧,危及生命。”

  什么是吸入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又称呼吸道烧伤,是指吸入高温空气、蒸汽或有毒、刺激性烟雾,造成鼻咽部、气管和支气管,甚至肺实质的损伤或全身化学中毒。

  李孝建介绍,吸入性损伤常发生在火灾、爆炸等事故中,伤者体表可能无明显伤痕,但吸入的热力、有毒或刺激性气体会引起呼吸道和肺实质损伤,严重者会导致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威胁伤者生命安全,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死亡危机。这些情况下要高度怀疑发生吸入性损伤:

  1.火灾时伤者处于密闭不通风环境。

  2.面颈部和前胸烧伤,尤其是口鼻周围烧伤。

  3.口鼻腔内有黑灰或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口腔或口咽部红肿有水疱或黏膜发白。

  4.刺激性咳嗽、口腔或痰液内有炭末样。

  5.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疼痛。

  6.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遇到火灾不要慌

  记住7个逃生知识

  李孝建介绍,通过对近年送过来救治的病人观察发现,导致发生火灾的最常见原因有两个,一是电动车电池充电引起的火灾,二是老旧房子电线短路。“所以预防火灾,一定要安全意识先行”,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要熟悉地形和周边环境,了解逃生通道。

  其次,要安全用电用气,家里线路要定期检修,电动车电池要放在室外指定的地点。

  第三,家里尽量不存放易燃物品。

  第四,要熟练掌握逃生知识,遭遇火灾不能慌:

  1.保持冷静镇定,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2.迅速评估火源的位置和烟雾的流向,避免踏入危险区域,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

  3.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呼吸器等,这些设备能够过滤掉有害物质,保护呼吸道免受损伤。如果没有防护设备,可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毛巾能够过滤掉大部分的有毒烟雾和颗粒物,为呼吸提供一层额外的保护。

  4.快速撤离,在发生火灾、爆炸或化学事故等紧急情况时,迅速撤离现场。避免停留在有害气体或烟雾中。如果没办法逃出,选择尽量远离烟火和泄漏源地方,关闭门窗,把能浸水的被子等浸湿,堵住门缝,等待救援。

  5.在穿越烟雾时,尽量保持低姿势前行。由于烟雾往往向上飘动,低姿势可以减少您吸入烟雾的机会,保护您的呼吸系统免受伤害。

  6.避免大声喊叫。在火灾中,大声喊叫会吸入更多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增加吸入性损伤的风险。保持安静,尽量用其他方式传达信息。

  7.尽快寻求医疗救助。向救援人员、医生详细描述症状以及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以便精准救治。

  专科简介: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烧伤专业唯一的医学特色专科、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是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康复专科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博士学位授予点,烧伤专科实力华南区前列,在重症烧伤救治、难治性创面修复和瘢痕整形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