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即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6个月。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10%,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便秘的患病率超过许多常见疾病,和其它疾病相比,便秘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被低估。国内调查显示,便秘患者在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一般状况、精神健康等方面均有明显下降。部分患者由于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
慢性便秘原因有哪些?
首先了解一下正常排便需要的条件:粪便及时抵达直肠,直肠壁正常的感觉功能,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排便时的协调动作。慢性便秘的病理机制是各种原因引起结肠和盆底功能障碍、肠道神经肌肉病变,进而导致水分重吸收增加,发酵作用增强,粪团减少,排空费力。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总原则——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推荐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需长期应用通便药维持治疗者,避免滥用泻剂。
如何做好便秘的慢病管理?
1.调畅情志。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若肝失疏泄,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滞,肠腑通降失常,导致便秘的发生。用药时可配伍香附、郁金、百合、合欢花、玫瑰花等调肝解郁之品。
2.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和餐后2h内尝试排便。推荐采取蹲位排便姿势,可缩短排便时间,改善排便费力的状况,亦可借助马桶凳将身体调整至最佳角度。控制每次排便时间,摒弃临厕时看手机的习惯。
3.适当运动锻炼。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排便,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对改善便秘有效。一般推荐运动量为30~60min/d,至少2次/周。适当运动对日常活动量较少或老年便秘患者更有效。
4.适当饮水。建议每日饮水1.5~2.0L,增加饮水量不会影响结直肠功能和缓解便秘,但每天摄入2L水会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
5.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0~35g,推荐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非可溶纤维是否有通便作用尚有争议,部分便秘患者增加膳食纤维后可能加重腹胀、肠鸣等不适,增多的膳食纤维可导致肠道气体产生增加。
6.规范用药。规律服药,保证每日一次排便。西药长期治疗尽可能选用A级推荐的药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普芦卡必利。中医治疗选用药食同源的药物安全性较好,如火麻仁、蜂蜜、桃仁、杏仁、黑芝麻等。难治性便秘的治疗需多学科干预、联合用药,作为补救措施,可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剂,刺激性泻药多为含蒽醌类成分的植物,长期服用可引起结肠黑病变和泻剂性结肠。(河南省中医院肛肠科二区 陈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