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 关凯
随着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过敏性疾病患者不断增多,不少患者表示,因为环境变化产生了过敏症状,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全球有30%~40%人口曾经或正在经历过敏性疾病,预计2050年全球约40亿人口将会患上过敏,比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等。目前,过敏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排名第一的环境流行性疾病。
所有疾病的发生原因中,遗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过敏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果说遗传是内部原因,那环境因素就是导致过敏的外部原因。对过敏发病来说,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过敏原,过敏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室内、室外环境中,比如花粉、螨虫或某些食物,还有日用洗护用品中的某些成分,如香料、防腐剂等。
那么,过敏原是造成过敏的唯一外部原因吗?过敏人群究竟该如何降低过敏风险和危害?
过敏原会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常有患者问,只要接触过敏原就一定会发生过敏反应吗?
答案是否定的。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家庭当中父母并没有过敏问题,但孩子过敏了;还有父母饱受过敏问题折磨,可孩子却没有出现过敏。这就涉及了其他的过敏触发因素——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所处环境的变迁。
对过敏发病的原因,医学界先后出现三个主流假说。一是“卫生假说”,指的是儿童早期感染越少,则日后发展出过敏性疾病的机会越大,与“不干不净不生病”的说法不谋而合。二是“微生态假说”,认为现代高度加工的食品和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人们体内的益生菌构成,进而使免疫系统发生改变。三是“屏障假说”,其主要观点是日常洗涤剂使用会破坏皮肤表面、吸入雾霾或二手烟会破坏呼吸道上皮、食用添加剂可能会破坏胃肠道黏膜,这些生活习惯通过破坏相应器官的屏障功能,进而导致过敏原进入人体启动过敏。
引发人体过敏的三大要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因素、过敏原暴露。其中,遗传基因基本恒定,但另两个因素可以改变:
经常食用外卖快餐的人,如果外卖食品富含饱和脂肪酸、缺乏粗纤维,则过敏的风险会大大增高。过度清洁皮肤、洗涤剂在衣物残留能使皮肤屏障损伤,使过敏原易于进入人体,启动过敏。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过任意一种抗生素的儿童出现食物过敏的风险增加约40%。
生活环境变化可以影响过敏原暴露的种类。例如,某位患者在北京工作产生了花粉过敏,随着公司外派去南方工作,很有可能转变成螨虫过敏,这是因为北方地区常见过敏原是花粉,但在南方地区常见过敏原是尘螨,这种生活环境变化可以带来过敏原谱改变。
多重过敏带来叠加症状
不同患者的过敏症状可以表现不一,眼科常见过敏性结膜炎,鼻科常见过敏性鼻炎,呼吸内科常见过敏性哮喘,皮肤科常见荨麻疹、湿疹,急诊科甚至能见到过敏性休克。
对于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由过敏引发的严重应激反应,对有基础疾病患者,可能带来更大损伤,比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因为过敏诱发心梗;有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疾病的患者,有可能因为过敏,诱发严重呼吸困难。
如果患者的过敏原不仅仅是一种,即多重过敏,这就意味着一旦过敏发作,叠加的过敏症状会“雪上加霜”。比如螨虫和花粉都过敏的患者,就有可能在花粉季病情明显加重,诱发哮喘且更难恢复。
还有,一种过敏性疾病不控制好,有可能进展为多种过敏性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多数会发展成过敏性咳嗽甚至哮喘,使治疗更难以控制。因此,定期随诊并复查过敏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过敏原最新变化情况,是出现新的过敏原?还是原有过敏原已出现耐受或缓解,以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预防,规范治疗也很重要
有过敏患者担心,长期服用抗过敏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其实,耐药性常见于使用抗生素消灭细菌的过程中,细菌本身不断适应用药环境,渐渐导致原有药品不再发挥作用。抗过敏治疗的过程与此不同,不会出现“耐药”。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会越来越精准,从抽血、皮试检测过敏原到过敏原组分特异性IgE检测,过敏原的组分越明确,就越能有效筛选出适合进行脱敏治疗的患者,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脱敏疗法,其原理类似于疫苗治疗,目的是让患者身体对过敏原产生再认识。虽然传统治疗周期要3~5年,但随着脱敏制剂和方案的改良,未来脱敏会更便捷,效果会更强。
未来的治疗方向,一类是生物靶向制剂,相当于在治疗过程中将免疫系统的靶点按下暂停键,把免疫紊乱控制在静止状态,比如奥马珠单抗靶向血清游离IgE,对IgE的拮抗作用可防止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以及炎症介质释放,未来生物靶向治疗的应用将更广泛。另一类则是利用中和抗体来中和过敏原,作用相当于抗病毒血清,未来的中和抗体研究方向有望更精准。
生活方面,建议过敏人群多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和粗纤维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高油脂高热量食品的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具体来说包括有机蔬菜、海鲜、谷物、坚果等等;粗纤维食品包括蔬菜的茎叶、糙米、燕麦、粗粮。尤其要注意,减少汉堡等快餐的食用,有研究显示,每周食用汉堡等快餐大于3次,可增加哮喘、鼻结膜炎和湿疹患病风险,而每周多食用水果可对过敏人群产生保护效应。加强锻炼也很重要,已有研究证明,体重减轻与特应性皮炎症状的改善有关。
(本报记者崔兴毅、本报通讯员高婉蓉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