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PICC
简单来说,PICC是一种输液管路。全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
是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以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上图来自网络)
二、PICC的优点
1.保护外周静脉,避免各类刺激性药物外渗损伤血管。
2.避免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
3.活动方便,可保证其日常生活,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4.创伤小,感染率低。
5.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7天至1年)。
三、PICC置管后的24h
1.压迫止血:穿刺点用小纱块加压后透明敷贴固定,嘱患者或家属用手按压穿刺点20-30分钟。
2.制动:刚置管后的2-3小时肘部制动,但可抬高置管侧手臂。
3.轻微活动:可做手指操,每日两次,每次3-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
4.拍片定位:确认导管位置。
5.注意事项:置管后24小时更换无菌敷料,以后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
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四、PICC日常维护注意事项
三可以:
√淋浴
PICC置管后患者可以选择淋浴,但淋浴时间不宜过长。
建议选用正规的洗澡保护套,没有保护套的情况下,可以用保鲜膜在置管上下10厘米处缠绕3~4周,然后用胶带固定保鲜膜上下两端。
冬天洗澡时间长,保鲜膜内的蒸汽较多,患者淋浴前先放一块小毛巾包裹在穿刺部位,然后再包裹保鲜膜。
淋浴后应检查贴膜,如有浸水、松动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更换贴膜。
√一般家务:如扫地、洗碗、洗漱、煮饭等
√手臂一般活动:弯曲、伸展,如吃饭、写字
五不准:
×盆浴、泡澡
×衣服袖口不宜过紧以免穿脱衣服时把导管带出
×大范围的手臂旋转活动,如游泳、打球等
×牵拉导管,或随意推送导管,变动导管位置
×带管的手臂过度用力,提重物(≥5kg)
五、PICC导管院外如何护理
1.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及敷料的完整性。如出现下列异常情况立即回医院处理:
(1)导管体内部分滑出体外;
(2)置管测手臂麻木、手臂或胳膊肿胀;
(3)敷贴松动、卷边或输液接头脱落;
(4)导管断裂或破损;
(5)导管回血;
(6)穿刺处渗血、渗液。
2.居家期间也要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
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2000ml,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
置管侧手臂可以使用握拳或弹性球运动,加快置管侧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流淤滞,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握弹性球步骤:用置管侧手握住弹力球将弹力球捏至原1/2大小,该力量保持10s,然后放松10s,25~30次/组,3~5组/天。
3.每周到医院进行冲管,换贴膜等维护,若不能及时回置管医院进行维护,请到当地正规医院由专业护士进行后期维护。
4.注意个人及家庭卫生,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开各种感染因素。
5.维护、治疗时请携带PICC管护理手册。
六、PICC常见问题答疑
1.留置PICC侧手臂是否可以量血压?
留置PICC的患者在进行测血压操作时,首选对侧上肢,即未留置PICC的手臂。
如果未留置PICC的手臂进行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在该侧量血压时不宜采用袖带式血压计,建议采用腕式血压计。
2.是否可以直接从PICC导管里抽血?
正常情况下不建议直接从PICC导管内抽血。
从PICC导管内抽血仅限于不存在外周静脉穿刺点时或当需要对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进行诊断时,并且采血时应移除和丢弃使用过的输液接头,采集完成后需要更换新的输液接头。
3.是否可以在家,自己进行PICC的维护?
PICC的维护过程看似简单,但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与正确的冲管手法,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不建议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非医学人士在家自行维护。
4.PICC敷贴粘贴完好,可以延长换药时间吗?
在病房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导管看着没什么异常,就自行延长了维护周期。
事实上,PICC导管的留置周期比较漫长,为了导管能在整个治疗周期内安全使用,一般情况下至少每周一次到医院进行导管维护。
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指出若超过2次未按规定时间更换敷料,会增加3倍以上的感染风险。
5.居家期间PICC导管体外断裂后怎么紧急处置?
导管最容易发生断裂的部分是导管与连接器连接部分。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立即将外露的导管弯折并用胶带固定到手臂上。
如果所剩导管长度不够弯折,可适当将导管从穿刺点部位小心地拔出3-5cm,随后弯折,并用胶带固定到手臂上。
就近去医院寻求护士的帮助,导管需要由护士立即修复或拔除。
6.PICC置管后穿刺点不断渗出无色、透明的或淡黄色液体,是否要拔除导管?
当出现穿刺点渗液时并不建议立即拔管,应仔细分析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通过处理后如果渗液量持续较少,并无局部不良反应,患者仍可保留导管,并继续观察。
如果穿刺点渗液持续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合并感染时,方考虑拔出导管。
作者: 河南省人民医院 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