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体检发现血糖偏高,“没事吗”?

2023-11-30 09:36 来源: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

  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中,许多人在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前的体检中就曾经发现过“血糖偏高”,由于“感觉不是糖尿病”,不影响吃喝,也就没有关注,直到有一天......

  “血糖偏高”对身体也是有害的

  血糖偏高是介于正常值和糖尿病诊断值之间的状态,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前期”,是有害的。

  首先,糖尿病前期,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研究显示,如不管不顾,每年约有 7% 的饭后血糖异常个体转化为糖尿病,64.5% 的空腹和饭后同时偏高的个体会在 6 年内转变为糖尿病。

  其次,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数据表明: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冠心病、卒中风险升高约15%。

  还有8. 1%的人被检查出视网膜病变、17.7%的人发生了慢性肾病、19.8% 的人已经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5.7%的人存在糖尿病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这些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该”在糖尿病多年以后才会发生,可事实就在这里,这些“不讲道理”的并发症提前发生了,就在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当中。

  要想知道是不是属于糖尿病前期,只查空腹血糖是不够的!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约71%异常患者会被漏诊。

  为了减少漏诊,可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一起查。

  如果空腹血糖≥6.1,但是<7.0,或者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糖≥7.8,但是<11.1,又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在5.7% ~ 6.5%之间,这些都是糖尿病前期。

  为啥这么多人会成为糖尿病前期的会员?老龄化、城市化、体重超标、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等,都是诱因。

  进了糖尿病前期的圈子,还出得来吗?

  回答是乐观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大庆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 6 年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未来 30年进展为糖尿病的累计发生风险下降 39%。芬兰的研究证实,生活方式干预7年可使饭后血糖高的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下降43%。美国的研究结果是,生活方式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风险比对照组下降 58%。

  怎么才能摆脱血糖偏高的困扰?

  第一条措施是重视。第二条措施是足够重视。第三条措施是非常重视。

  只要重视,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加糖、运动起来、降低体重、改善睡眠,一切都会好起来。

  同时,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已经大于6%,要尽快去见糖尿病专科医生,早期吃点药促进早日康复,避免今后终生服药。

  所以,血糖偏高不是“没事”,而是有事 。要行动起来!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教授 田晨光


责任编辑:陈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