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解读血常规检查重点看三类指标

2023-07-04 15:34 来源:大河健康报

  □河南省人民医院程薇

  血常规检测指标中,三类指标尤为重要:白细胞相关指标代表是否感染,红细胞相关指标代表是否贫血;血小板相关指标代表着机体凝血情况。当然,血常规检测的指标需综合分析,最好还是请专业医生解读、判断。

  白细胞:应对感染的标志

  白细胞是一类细胞的统称。其中,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细胞,在细菌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人体内是否有炎症的重要指标。生理性异常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期、哺乳期、剧烈运动等。病理性增高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等。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见于传染性疾病、多种血液病,还可见于脾功能亢进、放化疗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多种病毒感染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见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期等,减少则见于长期应用激素、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患及某些传染急性期等情况。

  单核细胞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某些血液病及急性感染恢复期。

  嗜酸性粒细胞异常见于人体感染寄生虫、过敏反应、某些血液病、恶性肿瘤、激素治疗等。

  红细胞:反映贫血的程度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能很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但要确定贫血的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

  红细胞比容、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可用于各种贫血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并可结合其他指标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红细胞分布宽度可用来判断红细胞大小、形状的一致程度等,与平均红细胞体积结合,可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血小板:凝血功能的体现

  一般情况下,人体血小板计数随时间、生理状态及地理位置波动,病理情况下主要在凝血、止血方面发挥功能。血小板增加常见于血液病、急慢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术后等,减少常见于血液病、放射治疗和化疗后、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小板压积异常见于多种血液病、妊娠晚期、急性失血或溶血、脾切除术后、放化疗等情况。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说明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均匀,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情况。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一般并没有太大临床意义。

  大型血小板比率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巨核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比率降低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较高。如果血小板数和大血小板比值同时减少,提示机体正在动员大血小板形成小血小板,消耗大血小板较多,说明可能存在出血等情况。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