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肩关节弹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伸手去取东西,或者无意伸个懒腰,做个扩胸动作,会听到肩关节“咔咔”的响声。
这种情况可分为有疼痛或者伴有功能障碍多是病理性弹响,和无疼痛不适症状出现,仅仅是单纯的响声,属生理性弹响,但如果经常性弹响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弹响?
生理性关节弹响一般是来自关节腔内的清脆无痛的爆裂样响声,仅仅发生在关节受到牵引或曲折时突然出现,不会短时间频繁弹响,一般弹响后若干分钟内不会再出现同样的弹响。弹响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单一清脆,在关节弹响时和弹响后不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感,并且会有轻松感。
病理性的弹响则一般响声较为沉闷,往往是连续性的,且伴有疼痛,多是关节、软组织损伤等病变造成。
生理性弹响主要是关节腔内的负压、生物力线不对、肌肉肌腱划过骨头、滑液分泌不足、关节灵活性差等等原因造成的。
如果关节经常性的弹响但没有伴发疼痛,往往是发病的“潜伏期”,提示您的处于关节不稳定状态,预示关节周围出现了问题,应该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评估,以免后期出现损伤导致器质性病变。
肩关节弹响原因?
一是软组织筋膜肌肉原因。比如因肩袖肌群损伤后,导致瘢痕形成,类似狭窄性“肌筋膜鞘”,肌肉运动产生“绞索”,再加上筋膜中滑液较少等问题,或者是因为局部肌筋膜紧张引起肩关节肱骨不在“中心位”,所以在运动过程中便因摩擦而出现响声。
二是关节腔原因。随着运动过程关节拉伸,关节腔内负压,导致新的负压腔产生,内在的气体会进入关节腔。当关节开始屈曲、旋转等运动时,液体与气体的摩擦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在关节运动时被挤破,并发出响声。关节面、软骨之间、关节囊与肌腱之间的摩擦也会发出弹响声。
三是滑膜原因。比如前锯肌下滑囊炎、肩胛下肌滑囊炎等,当然这个滑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滑囊。肩胛下肌和前锯肌滑囊炎会引起肩胛胸壁关节弹响,肩胛胸壁关节弹响为什么会和这两个“滑囊”有关系呢?主要是在肩胛骨底面,有两个肌肉被肩胛骨“挤压”在胸廓后面的,这两个肌肉就是前锯肌和肩胛下肌,它们正好都在肩胛骨底面附着。
四是骨源性原因。当肩胛骨内侧角弯曲度增大,肩胛骨内侧角前方有骨性或纤维软骨性结节;当肩胛骨肋面产生外生骨疣、肩胛骨骨折后畸形愈合和肩胛骨肿瘤等。这些都会使肩胛骨频繁反复地在胸廓上摩擦,引起局部创伤性炎症。比如肋骨骨折后畸形的愈合,因胸腔起着共鸣箱的作用,使摩擦声音放大。肩峰撞击临床上较为常见。
什么是肩峰撞击综合征?
1972年,美国骨科医学教授曾提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肩峰下通道狭窄,当肩部上举或外旋时肩袖软组织被挤压在肩峰与肱骨头之间,而受到反复地撞击和拉伸引起肩部疼痛。
主要是由于肩峰的外侧的形态异常,如骨赘形成,或者是由于肱骨大结节的发育比较异常,导致肱骨大结节过大,或者由于肱骨大结节的骨赘形成,肩锁关节的增生肥大,以及其它多种原因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和撞击。
尤其在肩关节外展、上举的过程中,肱骨的大结节和肩峰下的组织发生碰撞,促使肩峰下的滑囊、肌腱发生损伤、退变,甚至的严重者可引起明显的肌腱断裂,而引起关节的疼痛、肿胀,使患者不敢外展或者是上举肩关节。
早期在关节镜下可以表现肩袖的水肿撕裂,中、晚期由于反复的摩擦可以导致肩袖的断裂,主要要与肩周炎相鉴别。
治疗上在早期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对于明显产生撞击,甚至引起肌腱断裂的患者,则需要在关节镜下行相应的成型术,或应用肩袖的修复手术来治疗。
如果您在生活中出现以上问题并伴随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找专业医师评估诊疗,以免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董良杰,作者系河南省中医院骨病二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