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两分钱处方”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引起人们热议。信息中的河南省郑州市市民张先生遇到了一位极其“吝啬”的医生,其开的“两分钱处方”感动了不少人,这位医生被尊称为“中国好医生”。
近期,这样的小处方已出现多次,仅1个月内,河南省就出现过两次。民众出于对大处方的反感,进而希望出现更多小处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笔者认为,过于追捧小处方,很可能产生相反效果。
民众的口碑会对医生的诊疗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社会过于认可小处方,很可能激励一部分医生刻意去开这类处方。但处方并非价格越低越好,真正的好处方是最适合病情的处方,许多价格较高的处方也应该归于好处方的范畴。小处方当然具有成为好处方的资格,但前提是它必须符合病情,假如不看这个前提条件,一味追求低价,就很可能本末倒置。
同时,过于提倡小处方,势必会给医生带来压力,最终形成道德绑架。处方绝不能以价格论好坏。评价标准不科学,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作用。在这方面,并不缺乏深刻的教训,几年前出现的“八毛门”事件,其产生的原因,正是简单以诊疗价格来评判医生,认为用钱少的就是好医生、用钱多的就是“坏医生”。
该节约时不浪费一分钱,这样的医生称得上是好医生,但该花钱时毫不含糊,也同样是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的好医生。更应该看到,对小处方的追捧还可能对患者产生误导。当前,医疗系统仍以按项目收费为主,但按病种收费、门诊包干等,是医改努力的一个方向。在按项目收费的模式下,小处方对患者有利,但今后按病种收费或实现门诊费用包干,医生开的处方越小,该用的药没有用,医院的收益反而更大。到那时,已习惯于追捧小处方的患者,就会在维护权益时“懵”了。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