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Changshan
来源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干燥根。
相关名
常山、鸡骨常山、蜀漆根
产地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四川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柱形,常弯曲转,或有分枝,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苦、辛,寒。有毒。归肺、心、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泄辛开,寒凉有毒,入肺、心、肝经,升散涌泄峻猛。既涌吐痰饮,为治胸中痰饮所常用。又攻毒行痰而截疟,为治疟疾寒热之要药。
功效
涌吐痰饮,截疟。
主治病证
(1)胸中痰饮。
(2)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涌吐宜生用,截疟宜酒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而涌吐,易损伤正气,故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故事
话说,从前有座山,名叫常山。
山上有座破庙,庙里住着个穷和尚。这个和尚因为生活没着落,每天下山化缘讨饭吃。
有一回,和尚得了疟疾,一到下午先发冷后发热,每天犯一阵。疟疾的滋味可真难受,穷和尚被折腾得身上无肉,皮包骨头,人形儿都变了。可是,每天连饭都不一定能吃上,哪有银子去治病呢?他只好这么活受着。
一天,和尚又下山化缘,快晌午了,还没讨来一口饭,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和尚心想,说什么也得弄点儿东西吃,否则下午一犯疟疾,肚子里没食怎么能撑得住?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讨。他来到一穷人门前,主人说:“我们也吃不上饭,刚煮了半锅野草根稀粥,谁吃了谁吐。你要是胃口好,就吃吧。”讨饭的哪儿敢挑食啊!和尚饿得实在受不住了,一气儿吃了两碗。说也怪,他吃了这种野草根子,一口也没吐。和尚吃饱了肚子,来到一个大草垛旁边,躺在那儿晒太阳,等着疟疾发作。谁想,直到太阳落山也没犯病,还感到浑身舒服多啦。
几天过去,疟疾病都没发作。和尚以为病好了,挺高兴。可是,一个月后,他又发病了。和尚想:“上回吃了那种野草根煮的粥,病就不发了,是不是那种草根能治疟疾呀?”他急忙去找那位施主,见面就问:
“我上次在你家吃的那种草根,是在哪儿挖的呀?”
“那是我家不懂事的二呆子挖来的,有毒,一吃就吐。”
二呆子是这家的儿子,看着有些傻气。他领着和尚上了山,找到一种开蓝花的野草,这种草的叶子是长圆形的,边上还有锯齿。和尚挖了许多,栽在庙前庙后的空地上。和尚一连吃了很多日子,疟疾病就这么除了根。
从此,和尚化缘时遇到疟疾病人,就用这种草根给他医治,治一个好一个。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常山破庙里的和尚会治疟疾。”
一时间,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跑到破庙来求药。有的人还打听:“治疟疾的药草叫什么名字呀?”
和尚一想,这药草出在常山,就说:“叫它‘常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