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中医

河南中医药文化再绽光彩

2017-08-14 16:48 来源: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

编者按:近年来,河南的中医药工作不断创新突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国中医药报》日前对河南的中医药工作进行了报道与肯定。

河南,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和辉煌的中医药文化历史。近年来,河南中医药事业通过改革、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初步具备了中药产业格局,并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仲景文化成特色名片

提起河南中医药文化,便不可不提医圣张仲景,其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而他也成为河南中医的代名词。如今,仲景文化也正成为河南中医药发展的名片。

有专家提出,河南的特色,就是要传承历史,充分阐发张仲景的学术思想;要瞄准新技术与新领域的推广,着眼于科学普及,让更多百姓受益。

对此,南阳市中医中药研究所教授包飞建表示,目前在南阳从事中医的人数众多,仅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人数每年可达五六千人。以经方为主,以《伤寒论》及仲景文化为主的中医人现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南阳学派”,文化学术研究氛围非常浓厚。

“仲景文化已成为河南一张特色名片”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张胜忠表示,通过分析张仲景文化体系、范式、特色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我们揭示出很多仲景文化与其他医学文化的区别,发掘了促使仲景文化形成发展的社会机制和内在规律,为促进河南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对当地乃至全国中医药文化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院文化树特色典型

在河南省众多中医医疗机构中,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科普宣教工作,开封市中医院都首屈一指。多年来,该院一直致力于树立省域内乃至全国范围内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标杆,尝试用优秀的医院文化推动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管理模式去发展医院,使管理文化、医疗文化、人文文化等贯穿医院发展与建设的全过程,让文化建设的软实力担当起医院发展的硬支撑。

一方面,他们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在传承中塑造中医人的“精、气、神”,面向广大群众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药科普宣传和适宜技术推广相结合。另一方面,肩负社会职责,建成大宋中医药博物馆,免费送书、义诊帮扶、培养科普人才,多渠道开展中医药科普宣教,让中医药文化植根于百姓内心。

河南中医学院许敬生在参观开封市中医院后表示,“希望河南能多出些这样的典型。实践证明,只有构筑先进的医院文化,才能塑造经久不衰的医院品牌,才能实现医院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百花竞放繁荣中医药文化

除历史源流优势、圣贤名家优势和特色技术优势外,河南省中医药系统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呈现出“百花竞放,共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圣地”的良好局面。

作为洛阳中医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医院组建专家团队,多年来一直坚持定期义诊,在机关、社区、学校、农村开展健康讲座,常年为孤寡老人送医送药、义务体检;同时,与19家医联体衔接时主动承担帮扶责任,并为近100家基层协作单位进行中医基础知识和适宜技术培训。

为了弘扬焦裕禄精神,河南省中医院对口支援兰考县中医院,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定期派出各学科专家会诊、查房、授课,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引导到农村,满足农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焦作市中医管理局则把重心放在收集民间秘方验方和中医药文化遗产的收集和申报工作上。

焦作市中医管理局局长何银堂介绍,截至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共收集秘方验方200余个,挖掘收集中医药文化遗产线索10个。其中,“四大怀药的加工与炮制”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沁阳市刘氏祖传秘制烧疮膏药、修武县温氏正骨、武陟县陈氏正骨膏等7项中医药项目被列入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表示,河南已具备建设中医药强省、再铸历史辉煌的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今后,河南将继续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升为主线,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学术水平提升及文化和管理提升等五大提升工程,努力实现中医药强省建设目标,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据《中国中医药报》)(http://www.yywsb.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