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相关资讯

上海家庭医生签约缘何走在全国前列

2017-07-12 14: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医药卫生网记者 常 娟

提起医改,很多探索都绕不开上海。比如,上海在全国最早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最早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特别是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屡屡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近日,在全省医改培训班上,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万和平分享了这一经验。

2015年财政投入达到43亿元

作为直辖市,上海城镇化率较河南高出不少,在政策先行、财力投入方面较河南优势明显,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上的财政投入更是高出河南一大截。

万和平说,1997年,上海开始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2005年完成第一阶段网络布局与模式转变。其中,全市建立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服务7.21万人,社区服务中心按每三五个居委会或一两万人设立,郊区每个中心村都有一个村卫生室(所)。

第二阶段改革于2006年开始。截至2014年,该阶段主攻运行机制改革,比如收支改革、绩效考核、医保政策、基本药物等。经过以上改革,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政府保障公益、全科队伍充实、服务内容综合、服务模式主动、医疗保障引导、理念深入人心”的效果。

以政府保障公益为例,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由政府来举办,2015年财政对其投入达到43亿元,平均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投入1000多万元。

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六位一体”(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综合服务,把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作为重点。为了做好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工作,上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供家庭病床,并规定城区新建家庭病床要达到15‰、郊区要达到31‰。同时,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医保费用预付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药品等全部收入上缴专用账户,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医务人员收入在绩效考核后由财政予以保障。

与此同时,上海还建立了全科团队网格化服务模式,即每个社区都配备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对应居委会……

一系列举措使得上海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可度比较高,满意度评分都在85分以上,连续多年保持上海服务窗口单位首位。

实打实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为了将患者留在基层,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家庭医生签约制,走在全国前列。

万和平说,上海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全科医生6000多人,每万人常住人口有全科医生2.5人,在全国位居前列。

有了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就有了保障。截至2015年年底,上海已有1000多万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4%。

“签约不是为了签约而签约,而是搞好服务,让老百姓真正感受签约服务的好处。”万和平说,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比如,加强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上海市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医生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联动,重点加强慢性病管理,支持居民开展健康自我管理。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下的有序诊疗秩序:上海将市级医疗机构1/2的门诊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家庭医生可对慢性病签约居民提供药品“长处方”,医疗救助保障对象经过家庭医生签约首诊,方能享受医疗救助。

上海还开展家庭医生管理签约居民医保费用试点,积极探索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医保费用管理的代理人。上海在浦东区、青浦区开展了配套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长宁区结合服务质量与效果,实施签约服务费,探索医保按人头支付制度。

最后,上海还全面建设信息技术支撑系统,为家庭医生搭建工作平台,具备从分级诊疗到转诊平台、从处方延伸到药品配送等多个细化功能。以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为例,该平台可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卫生服务监管、绩效考核、财政资金拨付、薪酬总额核定等功能。分级诊疗支持平台可以实现签约信息在市级平台、县级平台、医疗机构、医保之间的同步,支撑预约转诊、处方延伸、药品物流配送等改革举措的实施。家庭医生管理医保费用的支持平台可以让家庭医生能够及时完整地掌握签约居民在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就诊记录、处方信息、费用信息,开发费用审核系统,并与市医保系统对接。

此外,上海还对家庭医生签约进行软件考核,即标化工作量。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与预算管理责任目标全面挂钩,每月根据家庭医生预算目标完成数量及质量进行绩效综合考评。

2014年,上海对家庭医生签约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发现当年全市936万签约居民中,接受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占68.1%,接受健康评估的占43.1%。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