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食药

慢病用药无须贪洋求贵,国产药能扛起重任——慢病防控需要中国处方

2017-06-21 13:50 来源:大河报

□田雅婷

当前,我国慢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相应防控医疗支出也随之高涨。在慢病管控中,很多患者盲目迷信进口药、高价药,而部分医生也经常给患者开价格不菲的药物。但高昂药费支出造成的经济负担,并不利于患者长期坚持服药,会对疾病管理和控制产生极大负面影响。贪洋求贵的用药习惯,使许多国产自主创新药的推广遇到阻力,导致国产药的效果被严重忽视和低估。

高价药不利于慢病防控

今年79岁的高震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目前他使用的两种药都是进口的,效果不错,但价格较贵。他告诉记者,降压药每天需要吃一片,每片6元多;降糖药每天需要吃3片,每片2.9元,一天就要8.7元,再加上需要配合注射的胰岛素,一个月仅控制慢病的药费支出就超过千元。他也曾想过换成便宜些的国产药,但又怕效果不好,副作用大,所以迟迟没有改变。

高震生说,和他有同样想法的病友挺多,大家都觉得“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一方面觉得进口药贵,经济负担重,但另一方面又对国产药缺乏信心。还有些脑卒中、心脏病、慢阻肺以及合并肿瘤的患者,经济压力更大。因此,有的患者不得已只好减量服药或者干脆不吃药。

“这种情况令人痛心。”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在义诊中就曾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血压很高的患者都没有服药。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经询问才得知,原来是因药价过高而放弃治疗。”在专家看来,这不仅将使慢病防控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严重影响。“但事实上,很多国产自主创新药物的效果并不亚于进口药,价格则会低很多。”范利说,“中国的慢病防控,需要中国处方。”

医院应多考虑患者经济负担

“中国这么大国家,慢病防控,真不是吃几片药的问题,这里必须考虑卫生经济学问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资讯部主任陈伟伟教授说。

据统计,我国现有确诊慢病患者近3亿人,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慢病患者,慢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给我国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必须考虑患者经济负担。”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提出,要为全体百姓提供一个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维护和保障,我们也应该大力促进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药物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不仅局限在基层医疗机构,大医院也应该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角度考虑,在确保疗效的情况下,首选低价药进行治疗。

国务院城镇居民医保调研数据显示,在同一个年龄段中,慢病患者的一年医疗费用支出,是非慢病患者的20倍,前者的住院费用是后者的10倍。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疗保险室副主任董朝辉表示,在临床中,很多时候明明国产药就能很好解决问题,医生却选择用高价药、进口药,“实际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加大了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在慢病防控中,很多国产自主创新药物的效果并不亚于进口药,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已经逐渐驶入快车道。

国产好药让老百姓治得起

靶向药物被很多晚期肺癌患者视为救命稻草。长期以来,肺癌靶向药物被外国企业垄断。动辄每月几万元的药费,让很多患者只能望药兴叹。浙江贝达药业历时10年,研制出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凯美纳,结束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依赖进口的历史。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曾称赞这一成果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

“降压0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经典降压药。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孙宁玲说,该药是我国固定复方传统制剂中,做过最多临床实验的药物,研究表明,服用1年后血压达标率可达92%。孙宁玲认为,控制慢病不能忽视效益经济比,如“降压0号”,它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某些普遍使用的降压药相当,但在降压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所需费用仅为后者的40%。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资讯部主任陈伟伟认为,应该积极支持民族企业发展,让老百姓用上价格低、疗效好的国产药。

破除迷信提振自信

“当下很多患者甚至医生,被诱人的广告宣传蒙住了双眼,迷信高价能够换来高质的药物,进而对国产低价药视而不见,甚至对它们产生质疑。一些错误认知、民间谣言,也使得很多国产好药步履维艰。”面对这样的局面,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非常痛心。

洪昭光是“降压0号”的研发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该药是由中国心胸科奠基人之一的吴英恺院士牵头,结合了西医的药理学、中医的哲学,加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指导药物配伍,研制成功的。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说,作为自主创新研发“长效小复方”的代表,“降压0号”虽没有进口药响亮的名头,却解决了我国高血压治疗曾经没有好药的大问题,也是我国为世界高血压防控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

刘力生强调,近几年,单片复方制剂被国外各大指南推荐和关注,这也足以证明我国“长效小复方”研发理念的先进性。但是,很多人看不到民族企业的进步,对国货存在偏见,就连一些政府部门,也对民族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成果持怀疑态度。振兴民族药业,还需提振国民自信。(转自《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