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健康作为民生工作重点,以推进健康中原建设为主线,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卫生健康服务条件,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保障了1亿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需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新医改启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结合省情实际创新推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始终突出联动改革克难攻坚,不断总结提升基层改革亮点,系统集成“碎片化”改革经验,形成了符合河南实际和具有河南特色的医改推进路径。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视察时对我省大病保险开展情况给予肯定;刘延东副总理对我省在中牟县探索分级诊疗的做法做出批示;中央改革办把我省开展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列为深化改革的典型案例。
——全省县域综合医改扎实推进。2012年,我省40个县(市)纳入全国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4年,在全省109个县(市)全面推开,比国家要求提前1年实现省域全覆盖。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做强县域”作为强基层的重要抓手,2015年选择5个县(市)开展县域医疗联合试点,2016年选择10个县(市)开展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在此基础上,形成“抓龙头、补短板、破瓶颈、建机制、重保障、求突破”的县域综合改革推进思路,今年将再次扩展到20个县(市)。各地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重点抓好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了每个县有一家综合性医院和一家中医医院,每个乡镇有一家达标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家达标的村卫生室。加强县域内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协作,围绕医保支付、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等方面创新机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在我省促进形成“县带乡、乡管村、县联市”的医疗协作模式。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有序实施。2010年,洛阳市作为全国首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了改革;2015年、2016年,焦作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被列为国家试点城市。按照国家部署要求,我省重点指导6个国家试点城市进行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践探索,并在焦作市启动了市域综合医改试点。2017年,省政府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定于8月底前全省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认真履行政府办医责任,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目前,价格调整方案和财政补偿办法基本确定,财政补偿不低于10%,取消药品加成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初见成效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管理规范》。在6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到11个省辖市、43个县(市)全面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其余7个省辖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已向国家申报,试点范围实现地市全覆盖。目前,各地以组建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我省积极探索以远程医疗协作网、专科联盟、市级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等4种医联体模式,创新了医疗协作关系,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方便了患者就近就医。
——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加快推进。近年来,我省把开展签约服务作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创新举措,狠抓落实。2008年,郑州市在全国创新建立片医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012年,焦作市开展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2013年,新密市启动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2016年,我省研究出台了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在焦作市、新密市和10个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启动签约服务试点,重点在服务模式、签约内容、平台支撑、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探索,促进医疗卫生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和群众就医习惯的转变。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共有157个县(市、区)开展签约服务,服务群众2846.79万人,覆盖30.99%的常住人口,达到国家规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的目标。
——全民医保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人均筹资水平达到60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60%和75%左右。2014年10月1日、2015年1月1日,我省先后全面推开新农合大病保险、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率先实行省级统筹、即时结报。我省在总结焦作市开展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河南省《关于开展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1月已在全省全面推开。郑州、洛阳、新乡等市探索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基本医保,提升服务效能;宜阳、息县等地推行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多措并举,我省初步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切实筑牢、织密社会医疗保障网。目前,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60%和75%左右。
——药品供应保障改革不断深化。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药品、基本药物以及高值医用耗材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的省份之一。我省出台了《河南省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实施办法》,对公立医院药品实行分类采购,减少药品配送流通环节,切实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内黄县等地积极探索县、乡、村一体化招标配送药品,使药品和耗材价格大幅降低。漯河市城市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集中招采加入“三明联盟”,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药款集中支付,推行“两票制”。目前,已有近900个品规进入联合限价范围,可比品种平均降幅30%;600多个增补目录完成二次议价,可比品种国产药平均降幅16.13%。
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成效明显增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广泛普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09年15元增加到2017年50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3类4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省城乡居民电子化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4.31%。二是重大疾病防控有力有效。结核病、艾滋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不断加强,常规疫苗接种率连续10年保持在98%以上,连续22年维持无脊灰(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1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突发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范。肿瘤防治工作力度加大,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逐步规范。三是妇幼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建成12个全国示范县(市、区),数量居全国首位。全面加强妇幼健康管理,健全孕产妇与新生儿急救网络,统筹实施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发放叶酸、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不断强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持续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儿童营养改善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是健康老龄化工作顺利启动。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郑州、洛阳、濮阳3个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率先启动,并确定了8个省级试点县(市)和17家省级试点机构,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建立了省级医养结合临床研究中心。今年将推动5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五是卫生应急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完善卫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和演练,持续推进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应急处置核心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妥善处置寨卡病毒病等输入性病例。六是爱国卫生工作巩固提升。持续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目前,我省拥有国家卫生城市21个、县城17个、乡镇27个,总数居中西部地区首位。七是全民健康教育促进扎实有效。开展健康素养项目健康巡讲400余场,覆盖90余万人,健康公益广告实现各级电视台全覆盖。在4个县(区)、90余家医院开展健康促进试点,完成首批两个国家试点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