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Má Liǔ Yè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叶。
【化学成份】含水杨酸、内酯、酚性成分及大量抗坏血酸(1470毫克%)。
【性味】苦,温,有毒。
①《闽南民间草药》:"辛,热,有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
①《草木便方》:"涂烂疮、汤火伤。"
②《分类草药性》:"洗疥疮、癣疮。"
③《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止牙痛。"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酒精浸搽或捣敷。
【附方】①治皮肤癣:鲜麻柳叶二两。切碎,酒精一斤,将麻柳叶投入酒中浸一星期后取用。用时,取一些棉花蘸该酒擦患处,日擦一、二次。或取叶煎水洗。(《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痒疹:麻柳叶、毛秀才、千里光、柳枝。煎水洗。(《四川中药志》)
③治牙痛:麻柳叶捣绒,塞患处或噙用。(《四川中药志》)
④治脚趾湿烂(香港脚):枫杨叶捣烂,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⑤治膝关节痛:枫杨叶,虎耳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鲜枫杨叶0.5斤,加水1斤,煮沸15分钟后弃渣,继续煎熬浓缩至200毫升,加糖适量调味。每日100毫升,分3~4次口服。亦可将鲜叶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克的注射液应用。共治150例,其中用煎剂127例,近控14例,显效27例,好转60例,无效26例;针剂治疗23例,近控2例,显效3例,好转16例,无效2例。用药时间8~30天不等,平均14天。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消炎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效果,但以化痰、止咳作用较明显。副作用:以腹泻为主,在继续服药4~5天后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此外,少数病例诉头昏、咽干、胃部嘈热,但均较轻微。针剂无胃肠道反应,但有2例1日用药量达6毫升时出现四肢酸软无力,停药后即消失。
②治疗蜂窝织炎、疖肿等
以鲜枫杨叶1斤,洗净,加水2斤煮沸,去渣,滤液浓缩成1斤至1斤2两。以消毒纱布浸透,外敷患处。治疗蜂窝织炎、疖肿及其他外科化脓性疾病300余例,均获效果。
③治疗稻田皮炎
用枫杨鲜叶半斤,煎水熏洗患部,再用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外敷。治疗稻田皮炎皮肤发痒6例,1~2日即愈。
④治疗神经性皮炎
用新鲜枫杨树叶揉搓成团,待有汁挤出,即在病变部位揉擦5~10分钟,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5例,经2~3个疗程即愈。一般擦后立即止痒,且局部发红,数天后脱屑。
⑤治疗麻风溃疡
用枫杨叶提取物制成软膏和油剂外用。治疗9例,均有效果。疗程短的5天,长的达5个月。对早期溃疡,在敷药48小时后即开始见效;对晚期溃疡,敷药6~10天后,红肿消退,分泌物减少,疮口边缘有新的肉芽生长。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