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辉
22岁的四川空姐娜娜(化名)患感冒,但工作勤恳的她吃了点药又上飞机了。可没飞多久,她的耳朵便吃不消了,总觉得像塞了一团棉花,还伴有耳鸣,听力也受到影响。在郑州下机后,她连忙向航医咨询,并在航医的推荐下,来到了河南省省立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寻求治疗。
耳鼻喉科主任李克方询问了娜娜的基本情况后,给她做了耳镜检查,判断她得的是典型的航空性中耳炎。
据李克方介绍,在航行中,随着飞机上升或降落,座舱内气压发生相应变化,含气腔的气体也随之扩张或缩小。一般在咽鼓管功能良好的情况下,飞机在升降时,通过咽鼓管的调节和做主动通气动作,就可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此时仅有耳胀感或轻微的听力障碍,但不会造成耳部损伤。若因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鼻及鼻咽部肿瘤、腭咽肌麻木和上颌关节咬合不良等疾病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腔内外压不能迅速取得平衡,即可发病。
“患者主要有耳痛、耳内堵塞感、耳鸣、耳道出血、听力下降、眩晕等。”李克方说,检查所见轻重不一,可以表现为鼓膜充血内陷、鼓室积液或鼓室积血,鼓膜破裂,严重时还可对内耳功能造成损害,进一步形成变压性眩晕,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
哪些人易“中招”呢?李克方介绍,有以下4类人群:婴儿和青少年;患有鼻咽炎、鼻炎、鼻窦炎、鼻咽部肿瘤、腭咽肌麻木和上颌关节咬合不良等疾病的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塞的人;咽鼓管功能不良的人。
李克方建议,飞行前如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耳鼻咽喉科相关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及鼻咽部肿瘤、分泌性中耳炎等),应及时就医,行咽鼓管功能相关检查,及时祛除病因,并听从医师指导避免航空性中耳炎发生。在飞机上升或下降时,多做咀嚼、吞咽、打呵欠等动作,若感觉症状仍未消除,可做鼓气动作(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用力鼓气),让气流冲开咽鼓管进入中耳空气腔而消除耳闷、耳重、耳痛等症状。乘坐飞机后,一旦出现耳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线索提供闫良玉石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