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
图片
来源教材
产地
主产于四川、广东、云南等地。全年可采。
采收加工
拣取黄铁矿石,去净杂石、泥土及黑锈, 敲成小块,除去杂质。
性状鉴别
本品晶形多为立方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有的黄棕色或棕褐色,无金属光泽。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体重,质坚硬或稍脆,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或断面棕褐色,可见银白色亮星。
饮片 煨自然铜
呈不规则形小块,长0.2- 2.5cm。表面红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无光泽。质酥脆。略具醋气。
性味归经
辛,平。归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能行散,平而不偏,专入肝经。善散痪止痛、 接骨疗伤,为伤科要药。
功效
散疲止痛,接骨疗伤。
主治病证
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打碎先煎;或醋悴研细末入散剂,每次 0.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为金石之品,故不宜久服,血虚无滞者慎服。
故事
世界上最早的动物临床试验
公元8世纪初,唐代本草学家陈藏器写的《本草拾遗》中所记载的动物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药理实验。这比西方早了近一千年。
所谓动物药理实验,是指为了弄清药物的性能,用动物进行试验。
《本草拾遗》中载:“赤铜屑主折疡,能焊入骨,凡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伤处,六畜死后取骨视之,犹有焊痕,可验。”这说明骨骼的复原和连接,可以用铜来治疗使其早日愈合。然而,这次动物实验不是有意识的,只是在受伤的六畜死后,作了解剖才发现的。
真正有目的在动物身上做临床药理实验的,那就是宋代寇宗爽在1116年做的实验了。他在《本草衍义》中写道:“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胡雁,后遂飞去。今人(以之治)打扑损。”胡雁的翅膀折断了,然后进行试验,这就是现代药理试验用的模型。给折翅胡雁喂饲自然铜,雁骨伤愈后,就展翅高飞了。然后又把这成功的试验结果应用到临床,给骨折病人服用治疗。
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证明,铜元素是骨骼中制造骨质的成骨细胞内必不可少的物质。实验还进一步表明,骨折后骨痂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有铜元素参加。经过分析,在骨痂中的铜,含量比正常骨要高得多。铜离子进入血液后,变成有氧化酶活性的血清铜蛋白,它对体内的铜有着运输和调节的作用。铜对骨痂的形成,起着触媒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又说“自然铜接骨之后,不可常服”。说明过多的铜元素对人体会有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