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8日是第六个中国贫血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表明,全球贫血人口接近20亿,发病率高达37%。而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比例也远高于西方国家,儿童、老年人、育龄期女性及一些特定疾病患者是贫血的高危人群。
贫血虽然耳熟能详,但是受传统观念以及某些不科学宣传的影响,大多数人深陷认知盲区,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给贫血的规范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盲区一:轻视或漠视贫血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贫血不是毛病”“现在年纪小有点儿贫血没关系,大了就好了”“贫血多吃点儿饭就好了”,这些错误观念在人群中被广泛流传并接受。随之而来的各种不恰当的养生观念和民间偏方秘方纷纷大行其道,比如“贫血养一养就好了”,继而患者不去医院就诊,导致疾病在不经意间迅速进展,由“轻度贫血”转变为“中重度贫血”,甚至延误了某些恶性血液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时机。
如果体检中或者在看其他毛病时,发现有贫血,一定要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及早明确发病原因,追根溯源尽早治疗。如果血常规报告出现其他异常,特别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出现问题,更要尽早到血液科就诊。
盲区二:名贵“补品”买到手软
很多人听信网络宣传或者民间偏方,只要被诊断为贫血,就买来人参、冬虫夏草、鹿茸、海参、阿胶等名贵药材自行“补血”。一般来说,这些名贵药材如果在辨证基础上,针对患者体质合理使用对改善贫血症状及调理气血有一定帮助。但是单独使用这种药物往往补血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提升血红蛋白的目的,特别是如果不分体质盲目进补,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比如人参性温,就不适合体质壮实、热性体质或内有痰湿、积滞的人群。鹿茸性温热,阴虚阳亢者忌用。冬虫夏草虽然性平和,但不适合热性体质患者。这些补品不适合自行给儿童患者食用。
对于贫血,单纯购买服用补品是不可取的,即使服用补品,也要在中医师特别是中医血液病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当“进补”。
盲区三:补铁包打贫血的天下
很多患者只要被告知贫血,立马自行补铁,对所谓“名贵中药提取物”或者“速效补铁补血”等深信不疑,甚至迷信某种“秘方秘药”,不惜“以身试药”,结果不光不能“补血”,浪费大量钱财,甚至由于这些“神药或保健品”成分不明,还可能导致胃肠道不舒服、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后果。
贫血一定要到血液科查找病因,贫血种类很多,除缺铁性贫血外,还可能由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及老年人的恶性肿瘤等各种原因导致。
盲区四:治疗贫血半途而废
很多患者在贫血治疗过程中,一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就觉得大功告成了,即刻自行停药。殊不知,过早停药容易导致贫血复发,病情反复,缠绵难愈。
一般来说,对于比较常见的单纯性缺铁性贫血,经过系统补铁治疗,约一个月后,患者血红蛋白多数能升至正常,但此时还不能停药,因为体内储存铁还远没有达标,不能就此“躺平”。要达到理想的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一般建议缺铁性贫血的疗程在6个月左右。
(上海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副主任医师 鲍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