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养生

康复就是躺着休息?带您了解脑卒中康复最常见的6个误区

2023-05-31 10:2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 近年来,科学防治脑卒中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在康复过程中,如果康复方法不对,反而容易加重病情。日前,上海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发布文章,由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周媛就卒中康复最常见误区进行了解读。

  误区一:临床救治最要紧,康复治疗不用急

  一般,脑梗患者发病后48-72小时,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前3-6个月是康复“黄金期”,早期康复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及预防并发症。

  误区二:康复就是躺着休息,什么事情都不做

  有些家属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事情都帮患者做好,包括喂饭、洗脸、穿脱衣服等。其实,长时间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完成简单的生活动作,也是一种康复训练。

  误区三:无需专业康复,只要药物治疗就行

  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指导的康复治疗,才能使患者各项功能改善,避免“手挎篮”“画圈步态”等现象,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更是如此。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完全康复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误区四:走路越早,康复越好

  有些患者认为康复锻炼就是练习走路,只要下肢有一点活动度,就可以搀扶着练习了。其实,脑卒中患者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走、怎么走都有讲究,走的时机过早或方法不对,都会使错误的行走方式加重。

  误区五:吃饭、喝水呛,速度慢一点就好

  放慢进食、饮水的速度,可能会使呛咳程度较轻的患者避免呛咳,但对于严重呛咳的患者,需尽早进行吞咽功能检查和训练。吞咽障碍,不仅会因进食差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因误吸而产生吸入性肺炎,危及生命。

  误区六:说话不好,慢慢就会说了

  脑卒中、脑外伤会引起构音障碍或失语,患者表现为说话费力、声音含糊、想说却说不出来,甚至听不懂他人说话等。不能很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更容易焦虑、抑郁,甚至会影响认知功能。一旦发生语言障碍,需要早期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脑卒中,及早接受科学、专业的康复治疗和指导,实现患者生活自理,才能够提升家人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