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6月20日电 题:国医大师禤国维谈夏至节气与养生
作者 杨子炀 孙玲玲
北京时间6月21日17时14分将迎来夏至节气。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恪遵宪度抄本》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意味着高温的炙烤开始。
为了弘扬中医养生与防病文化,让公众了解和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天津中医药大学邀请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禤国维谈“夏至节气与养生”。
调补脾胃
禤国维教授介绍,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脾功能旺盛、运化水液功能正常时,饮入之水可以正常输送全身并排泄出体外。但是夏至之时,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变大,湿邪容易从开泄的毛孔进入体内,造成肌肉酸疼,带来疲惫之感。如果是肝肾阴虚体质,再逢湿热郁阻,易导致肌肤毛发失于营养,造成脱发。还有一些人群是阳气亏虚的体质,湿邪若停滞肠道,会出现腹泻。因此需食用一些薏米、扁豆等祛湿的食物来调节。在夏至时节,不宜吃得过饱,否则会加重脾胃负担,还会让人感到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疏肝理气
禤国维教授指出,脾胃和肝胆与人体气机运行密切相关。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不调,进而影响肝脾的关系。夏至时节,阳气达到最盛,人的阳气运行也达到顶峰,加之外界温度不断升高,人们便易怒易躁,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脾胃功能,出现肝脾不调的情况。因此调养心性是此时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脾胃功能,也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祛湿护肤
禤国维教授建议,进入夏季,持续的高温湿热天气使人们大量出汗,再加上蚊虫叮咬等因素,如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各种皮肤疾患。因此夏至以后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散热,以减少湿热环境的影响。适当勤洗温水浴,浴后擦干,可扑爽身粉,穿着宽松、透气、吸汗的衣物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汗液浸渍;若发生蚊虫叮咬,也不宜过度搔抓,以免造成皮肤溃破,诱发皮炎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