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通讯员 张浥尘
3月7日至13日是第14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宣传主题是“视野不丢,生活无忧”。目的是希望提醒公众,通过早期的筛查及时诊断出青光眼,尽早干预和治疗,使青光眼患者保住更多的视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次活动主题提到了‘视野’,这是衡量眼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青光眼以视野损害为显著特点的眼部疾病。”3月10日,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义诊活动上,该院青光眼中心主任李海军告诉记者。
青光眼是累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俗称“青风眼、绿内障”,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遗憾的是,患者往往觉察到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就已经处于青光眼晚期阶段。“究其原因,青光眼发病具有隐匿性、复杂性、不可逆性,且大众对这类眼病的认知不足。”李海军说。
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三大类。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时候眼睛呈现“红、肿、痛”,还会伴有恶心、头痛等症状;原发性青光眼则无任何症状,不知不觉像是把视力“偷走了”。
目前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激光、药物和手术治疗。综合治疗手段的运用及良好的依从性,让青光眼也变得可防可控。但李海军提醒,临床上发现,青光眼带有一定的遗传性,若家族直系亲属中有患青光眼的人群需要特别小心,要定期测量眼压,提前预防、早诊早治。此外,年龄大于45岁,高度近视、远视,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人群,也要提高警惕。同时,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良用眼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让青光眼“找上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