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卫生

一名党员一面旗丨阻击传染病的“白衣战士”

2020-06-29 11:08 来源:大河网

  开栏的话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在服务群众第一线……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让鲜红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建党99周年来临之际,省委组织部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即日起推出“一名党员一面旗”专栏,讲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的生动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河南日报记者 刘一宁

  6月28日一大早,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一科的病房里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这是今儿早上我在家煮的鸡蛋和粽子,还热着呢,都来尝一尝。”这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男子就是何家荣。他先看了看病房里的紫外线上层空气消毒设备,然后带着值班医生按照完整而严密的路线查房。

  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也被称为信阳市传染病医院,它的前身是信阳市结核病防治所。何家荣是这家医院的党支部副书记、院长,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打交道20多年。

  从小立志学医的何家荣跟医院有着不解之缘。1998年,信阳市结核病防治所调整领导班子,需要选派一名业务能力强的“领头羊”。谁能担负起全市结核病等传染病的调查、防治与管理工作?从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在信阳市卫校附属医院工作11年、发表几十篇医学论文的何家荣脱颖而出。“我一定尽心尽力,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望。”上任后,何家荣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着一支抗击肺结核等传染病的“铁军”护卫人民群众的安全。

  揭开传染病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不再“谈虎色变”,是何家荣们一直坚持做的事。“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拿医生来说,哪怕职业暴露出现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科学处置做到零感染。”何家荣说,他们每年都要组织多场公益讲座,纠正群众对传染病的偏见与误解,增强他们的防护意识。

  在职业生涯中,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让何家荣们犹如坐在火山口上,接受严峻的考验。17年前,作为信阳市“非典”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何家荣是第一个穿上、最后一个脱掉隔离衣的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再次冲锋上阵。

  信阳市毗邻疫情严重的湖北省,感染风险大、防控任务重。早在疫情来临之初,何家荣就凭借职业敏感,提前存储物资、摸清床位数量,并对当时全市唯一一台负压救护车进行全面维护。1月22日,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被紧急确定为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仅用短短5个小时,何家荣就带领青年突击队做好收治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1月23日凌晨1时27分,第一例确诊病人顺利转运入院。

  从那一刻起,何家荣的心一直悬着,24小时守在医院,长达50多天。“睡不着,也不敢睡。市区所有确诊病人和县里确诊的重症患者都在这里。”何家荣说,病毒肆虐,他们要成为阻挡疫情蔓延的屏障,给患者、群众送上“定心丸”。

  救助一名确诊患儿,成为何家荣脑海中最难忘的记忆。2月5日晚上,急救车将刚刚出生5天、待在保温箱里的婴儿转运至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孩子的妈妈已经在医院ICU接受救治,弱小婴儿如何闯过难关?”何家荣调配专人组成治疗小组,孩子的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临床医治、患者转运、物资保障、消毒杀菌……长年跟传染病打交道的何家荣,养成了每项工作必须提前考虑、仔细检查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与传染病作斗争的每个岗位、各个环节,不出差错。

  从全市第一例治愈患者顺利出院到第一例上人工肺成功脱机的重症患者转危为安,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共收治确诊病人110例,其中重症17例、危重症9例。在何家荣的带领下,医院全体员工和前来支援的专家团队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何家荣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他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查房结束后,何家荣正好碰到医院传染二科的科室主任吴志强。“院长,这周要去浉河区董家河镇讲日常消杀的注意事项。”“行,你从药械科领些口罩送给村民,我还要回访一名肺结核病人。”说完,何家荣回到办公室,在电脑页面上翻看患者的诊疗信息。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