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频道推荐

谁偷走了我们的眼健康

2020-06-17 13: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令人)恐惧的事了。”日前,在今年“全国爱眼日”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再次呼吁大家呵护眼睛,关注眼健康。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际防盲协会发起了“视觉2020”全球性倡议,提出至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除可避免盲(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低视力与屈光不正),逆转在1990-2020年期间可避免的视觉损伤可能翻倍的趋势。

  我国是西太平洋地区第一个启动“视觉2020”行动的国家。2016年制定并实施了《“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今年是“视觉2020”行动目标年,是《“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健康扶贫决战决胜之年。

  “没有眼健康就没有大健康,促进大健康才能推动眼健康,而没有大健康也就没有健康中国。”王宁利说。

  近视不只是戴个眼镜那么简单

  调查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屈光不正中的近视,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且年龄跨度最大的眼健康问题。其中,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在致盲原因中占相当高的比例。

  很多年轻人有一个误区——近视不就是戴个眼镜吗?其实不然。近视一旦发生了就不可逆转,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导致视力损伤,老年以后甚至会因此失明。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介绍,(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四五十岁以后,那时的工作以及以后的老年生活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随着近视度数的发展,人的眼轴逐渐变长,眼球就像一个气球越吹越大,最薄弱的地方在眼底,会出现萎缩、组织变薄甚至破裂的情况。对高度近视患者,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一些人会因此失明”。

  许迅表示,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从上学后才开始防治已经晚了,希望能够从0岁就开始开展覆盖近视全周期的、高品质的视觉健康服务,医防协同,这样才能看到近视发病率、患病率下降的曙光。

  许迅认为,近视防控应是“金字塔”形的三级任务:一级是“塔底”,需要普遍控制人群的危险因素,筛选出高危人群,预防近视的发生;二级是“塔中”,对已发生近视的人群要积极应对,延缓其进展,防止变成高度近视甚至病理性近视;三级是“塔尖”,对已有的高度近视患者,需治疗并发症,防止失明。“针对高度近视患者,目前只有较少的三级医院的眼科和专科医院才能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视力损伤和盲率”。

  对于“做激光手术就一劳永逸”的说法,许迅认为,激光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帮人们把眼镜摘掉,但并不能改变已经变大、变形的眼球,不能改变已经出现的眼底问题,也就不能降低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风险。“从这点来看,预防近视发生、防止近视度数快速增长,对于预防近视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意义非常重大”。

  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白内障

  “如果活到100岁,那么每个人都可能发生白内障,这是年龄相关性致盲眼病。但是只要做手术就能复明。”王宁利说。

  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5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1%,并且老龄人口仍在不断增多。老年人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年龄相关性眼病的患者数量将不断增加,包括屈光不正和白内障,而这两类眼病正是我国的主要眼病负担。此外,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包括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眼底疾病,也都是年龄相关性眼病,老年人群的患病率远高于年轻人。

  近年来,国家颁布一系列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诊疗能力的政策,县级医院的眼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约90%的县设有眼科医疗机构,其中约90%可以独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2018年,我国具备白内障手术能力的医生是13835人,是2000年(5939人)的2.33倍。

  “1999年,我国100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是300多,经过21年的发展,2020年,已经接近3000了。比这个数字更重要的是有多少白内障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2014年统计的时候,是60%多,现在估计已经超过70%了,所以这是一个在可治愈盲方面取得的进步。”王宁利说。

  王宁利表示,目前,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已由沙眼为代表的传染性眼病,转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代谢性眼病,和老年性白内障等年龄相关性眼病。我国眼科疾病谱的重大转变,也引导了致盲眼病由治疗转向防控。“我们将继续推进可防可控致盲眼病适宜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关注主要致盲眼病防治技术下沉,将关口前移减少致盲眼病的发病率,增加防治效果,为实现光明中国而努力”。

  不但要看得见,更要看得清

  从启动“视觉2020”行动至今,我国致盲率进一步降低,2006年和2014年的两次9省市盲和视力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按照日常生活视力来评估,我国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下降了37.8%和15.4%。经过估算,仅在50岁以上人群中,我国盲人数就减少了70多万人,重度视力损伤患者减少了50余万人。

  北京同仁医院常务副院长张罗说:“我们的工作目标由过去的重在提升眼科,特别是县域眼科的医疗服务能力,着力做好防盲工作,逐步转向推动眼科及眼视光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更要让老百姓看得清。”

  据了解,2003年到2018年,我国眼科医师由1.91万人增加到4.48万人,眼科专职护士由1.61万人增加至大约5万人。眼科医师的中、高级医师占比以及眼科医护比也逐渐趋于合理,视光师的数量从2006年的1487人增长到了2018年的6218人。眼科床位数从2000年的4万多张已经增加至2018年的13万多张,增长了3倍。2015年,超过80%的县级医院配备非接触眼压计、手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等基本眼科设备。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国家、省(区市)、市级防盲治盲管理体系和县、乡、村眼病防治网络,确保眼科资源的公平、可及。

  “眼健康需要群防群控、综合施策,既需要专业部门的推动,也需要社会各界包括个人、家庭等共同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说。

  周长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健康中国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变化,编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进一步完善三级防盲治盲和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眼科专业队伍建设,建立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