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洛阳一对夫妻并肩献血17年 有一种浪漫叫“手挽着手”献血

2019-12-06 08:55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韶萌通讯员李冬耿梅

  坚持无偿献血17年,合计献全血132200毫升、献血351次……日前,河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优秀”候选名单公示,作为洛阳“唯一”,姚会军、陈书利夫妇入选优秀志愿者,他们夫妻并肩、撸起袖子,用热血书写了别样浪漫。

  11月24日,小寒袭人,姚会军带着妻子陈书利,早早地来到洛阳市中心血站新区献血屋,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看到,正在接受抽血化验的陈书利敞着衣袖,一旁的姚会军往媳妇肩上搭了一件外套。陈书利抽完血,轮到姚会军“上阵”,他还不忘叮嘱妻子:“多按一会儿!”

  从2002年1月起,姚会军夫妇已坚持“手挽着手”无偿献血17年。姚会军累计献血185次,折合全血68800毫升;陈书利累计献血166次,折合全血63400毫升。

  每次献血前,他们都要抽血化验。“每回都要挨两针。”陈书利一脸腼腆地说,“刚扎针时有细微的痛感,现在都‘免疫’了。”

  每次献血后,俩人回家经过菜场,节俭的陈书利都会给老伴加个鸡腿、猪手,做顿大餐犒劳他。这种无言的关心,如同献血一样扎根于心。

  “我被别人挽救过,也想挽救别人”

  1995年12月,姚会军在工地干活儿时不慎从3楼跌落,因失血过多昏迷。当他从病床上醒来时,映入眼帘的便是输液架上那袋鲜红的液体。

  “从那以后,我就总觉得有一袋鲜红的血液在眼前晃。危急时刻,是别人的鲜血拯救了我,我要加入献血的队伍,去传递爱心!”姚会军说。

  2002年1月15日,姚会军从停在上海市场的流动献血车旁经过时,看到车上贴着一张通知:“因天气寒冷,洛阳市血液供应紧张,请大家积极献血。”姚会军毫不犹豫地上了车,捐献出第一袋血液。回家后,他拿着崭新的献血证,跟妻子讲起自己从被别人救助到救助别人的思想转变。让他意外的是,同年1月18日,陈书利骄傲地拿着鲜红的献血证给他看:“要说帮助别人,我不比你落后!”

  从那时起,夫妻俩便互相督促,掐着日子去献血。“开始我们捐献全血,每半年捐一次,后来听说捐献血小板能救更多大出血的危重症病人,而且每两周就能捐献一次,我们就开始捐献机采血小板了。”姚会军说。

  2017年6月,姚会军和陈书利因累计献血百次以上,一起领到了市中心血站发的感谢状。而夫妻双双成为百次献血者的,目前全洛阳也就两对。

  因为常年献血,姚会军和陈书利的肘弯上都有多次扎针留下的瘢痕。已经略微懂事的小孙子,有时会心疼地摸着他们的瘢痕说:“毛毛(洛阳方言,意为有微小伤口),呼呼(意为吹吹就不疼了)。”

  “想献到啥时候?没想过!只要各项指标合格我就一直献下去。”姚会军说。

  相关链接

  洛阳百次献血者已达110人

  截至目前,洛阳市百次献血者已达110人。其中,献血次数最多的吕光齐,累计献血234次;坚持时间最长的王志华,献血已有29年;年龄最小的百次献血者是魏海涛,年仅27岁。

  如果捐献全血,那么间隔时间为半年。洛阳市大部分百次献血者捐献的是机采成分血,以机采血小板为主,间隔时间为两周。

  大部分固定献血者在这次献血时就会预约下次捐献的时间,到了日子就去。他们为了能够达到献血标准、保证血液质量,往往会提前一周左右不喝酒、不吃荤。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