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疾控

四问鼠疫:哪些人是易感人群?怎样预防最有效?

2019-11-15 09:15 来源:人民网

  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卫健委和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联合发布信息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和实验室诊断,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一时间,“北京确认接诊鼠疫病例”这则消息在社交平台被刷屏,有关鼠疫的各种信息在网络上传播。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两例输入病例发现后,北京市卫健系统已及时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目前,患者已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为什么这次鼠疫引起了网友的高度关注?鼠疫究竟是一种什么传染病?我们日常又应该如何防治呢?

  鼠疫为什么被称为“1号”病?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才会感染人并在人与人之间流行。尽管当前鼠疫的传播很少见,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报告中仍然把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称为“1号”病。

  鼠疫被列为一号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是1~6天,大部分会在2~3天出现症状,也会有个别情况在8~9天。

  感染鼠疫会有什么症状?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

  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叮咬附近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治疗不及时可以迅速化脓、破溃,使病人疼痛难忍,无法活动。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其次是腋下、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

  肺鼠疫病人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胸痛、咳嗽、咳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死亡。

  败血症型鼠疫病人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程凶险。

  哪些人群是感染鼠疫的易发人群?

  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因此在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感染的机会高于一般人群。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是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猎杀、剥食旱獭等染疫动物是青藏高原人群感染鼠疫的高危行为。

  如何防治鼠疫的传播?

  鼠疫是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链霉素等。不接触不剥食染疫宿主动物,如旱獭、狐狸等是防止被鼠疫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在疫源地工作生活中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有过剥食病死动物的高危行为,或从鼠疫疫区旅游归来,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规范治疗效果好。病人如果能够早期就诊,并得到有效规范治疗,治愈率非常高。

  根据卫健委近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鼠疫防控工作为鼠疫的传播的防控筑起了一道有效的“高墙”。

  图片来源:卫健委官网

  本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李伟进行科学性把关。

  参考文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