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领导报道集

70年,河南人均期望寿命翻了一倍多 百姓享健康红利

2019-08-31 17:0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张黎光申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到2018年年底超过76岁,河南全省人均期望寿命翻了一倍多;从1978年的7000多个到去年年底的71352个,全省卫生机构总数增长近10倍;从2007年的52.65%到2017年的32.29%,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20.36%,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新中国成立70年,河南百姓真切地享受到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8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总结了河南卫生健康事业70年来发展成就,并对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出要求。(现场视频回放>>省政府新闻办就省卫生健康委“护佑人民健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阚全程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中原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70年来,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大踏步向前发展”。

  数说成就|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6岁 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减轻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解决好1亿中原百姓的健康问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在发布会现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为大家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河南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6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3.76‰、10.85/10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预期寿命35岁,河南人均期望寿命翻了一倍多。

  与1978年相比,全省卫生机构总数71352个,增长近10倍;病床总数60.85万张,增长496.57%。全省卫生人员总数达86.3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74人,医护比逐渐趋于合理。

  河南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逐年下降,政府卫生支出逐年上升。2017年,政府卫生支出844.81亿元,比2007年增加709.03亿,居民个人卫生支出887.19亿元,占总费用的32.29%,比2007年下降20.36%,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

  健康保障|重大疾病防控有力有效 全省居民健康素养全面提升

  如何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健康保障,将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长期以来,我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河南建成省、市、县13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43个医疗救治项目,有效控制了鼠疫、霍乱、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伤寒等烈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消灭了天花等传染病。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急救指挥体系和急救网络,基本形成“15分钟急救圈”。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纳入妇幼卫生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提高到69元。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2.94%,妇女“两癌”筛查293万人次,新生儿“两病”筛查率96.49%,全省儿科注册医师达1.2万人,大力推动医养结合试点,重点人群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普及健康生活,提升全面健康素养,我省积极推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贫困地区“321”健康促进工作模式,推行“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专项行动十个一工作法,全省居民健康素养由2013年的3.7%提升到2018年的14.38%。

  体制改革|从“看病难看病贵”到落实分级诊疗 全民医保覆盖1亿人

  河南在医改工作上起步早,试点多,成效较为明显。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和医院联动改革,基本完成立柱架梁任务。全省分级诊疗制度形成体系,在城市组建医联体266个、联系医疗机构4690所;在县域,围绕“县强、乡活、村稳”的思路,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促进优质资源逐渐下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逐步规范。

  从2014年10月1日、2015年1月1日,河南先后全面推开新农合大病保险、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率先实行省级统筹、即时结报;到2017年1月1日起,全面建立覆盖所有困难群众的大病补充保险制度,我省基本医疗保障网快速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完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410.7万人。

  河南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动药品采购“两票制”并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2017年,河南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终结了实施60多年的以药养医机制,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历史性突破,现代医院管理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基本确立。

  服务水平|“互联网+医疗健康”上下贯通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大病看好病

  河南在医疗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的基础上,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省区域医疗中心和县域医疗中心“四级中心”联动。

  河南创建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儿童、器官移植、中医骨伤科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接国家级平台,诊疗服务水平等显著提升,扩充了优质高端医疗资源;将“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财政总投入近40亿元,依托县(市)人民医院,在每个县(市)建设1个县域医疗中心,推动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河南推动医疗、妇幼、疾控、康复、养老等信息系统功能融合及远程医疗建设,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国家远程医疗中心落户河南,“互联网+医疗健康”上下贯通,2018年省域就医外转率降到4.88%。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若石说,“四级中心”实现联动后,河南省的医疗技术水平将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将更加方便。

  中医药发展|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 引领中医药事业从大到强发展

  河南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是我国医药学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的目标,明确了任务和路径,引领中医药事业迈向从大到强的发展轨道。

  截至2018年,河南已有中医医院587家,开放床位8.17万张,率先在全国实现“县县有中医院”的目标;5所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落地我省,12个专业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项目,去年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院门急诊总量和出院病人数分别占全省医疗机构服务量的20.3%和16.13%,中医药服务量居全国首位;河南中医从业9.2万人,3人当选“国医大师”,3人获评“全国名中医”,4人入选岐黄学者,构建了满足各层次需要、适应中医药发展的人才队伍。河南中药产业、中医养生、中医旅游、中医文化等蓬勃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人才引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优化 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大幅提升

  随着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省卫生人才工作由稳步提升进入快速增量提质的新阶段。1952年年底,河南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卫生人员1.88万人(含农村联合诊所人员),截至2017年年底,我省卫生人员总量达82.77万人,增加80余万人。河南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50人,培养中原学者6人、中原名医10人,现有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4023人,博士2463人。河南实施“51111工程”,引进和培养34045人;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引进和培养人才66320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卫生科技进步显著。国家级科研立项由2012年的136项增长到2018年的734项,增长5.4倍;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均实现零突破;布局建设了2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3家省医学重点实验室,33项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大幅提升。

  健康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108万人

  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河南直面因病致贫返贫的硬骨头,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

  我省累计投资近100亿元,在贫困地区持续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和106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开展“等额对调”帮扶,推广适宜技术673项、填补县域技术空白410项,已有23个贫困县县级医院通过了新标准“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贫困地区营养改善项目由14个县扩大到53个贫困县,累计惠及56.6万贫困儿童。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9种扩大至25种,救治率100%。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108万人,健康扶贫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阚全程说,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围绕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努力达到“三个100%、两个90%”目标。三个100%即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确保每个贫困村拥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一名合格乡村医生的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贫困人口。两个90%,即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和各地的兜底保障政策,将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左右,让现行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得了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通过有效提升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使贫困人口县域就诊率达到90%。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