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沏好的热茶、刚出锅的馄炖汤、涮锅里咕嘟咕嘟滚烫的涮肉……在吃喝的问题上,很多人都讲究“趁热吃、趁热喝”,认为吃热的、喝热的不仅吃到胃里暖暖的,还有助于保护肠胃,其实趁热吃这个习惯并不健康。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恕军介绍,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人体感受度比较差,对温度的感知不像皮肤那样敏感,所以食道烫伤了,人体很难有知觉,即使出现微小病变也不容易被察觉。很多人往往出现吞咽困难、食道狭窄症状了,去检查才发现已经患食道癌了。
高温食物是怎样伤害食管的呢?食管的表面覆盖着娇嫩的黏膜,食物的温度对它有很大影响:10℃~40℃最合适;50℃~60℃勉强能耐受;65℃以上会造成烫伤。食管黏膜初次烫伤后表现为水肿、充血,有时候还可能溃疡。而长期吃过烫食物,对食管黏膜是一种慢性刺激,会周而复始地损伤黏膜,往往黏膜还没修复好,又遭重创。在修复过程中,黏膜有可能会发生异型性改变、不典型性增生,继而出现变异,导致癌变。
常吃“烫食”的人群要留意哪些症状?食物温度过高,会灼伤食管黏膜并使之出现炎症、坏死,长期下去就有可能发生癌变。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经常是一旦发现就到了中晚期。但早期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咽下哽噎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症状,相对出现得较早,吃偏硬的食物如馒头等容易感觉“噎了一下”;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吃东西会越来越受影响,慢慢地像面条这种比较软的食物也吃不下去。其他症状还有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或不适感、食物滞留感和异物感、食管烧灼感、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都不是典型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
那么吃东西、喝水,多少温度才合适呢?最适宜的食物温度是“不凉也不热”。“许多家长在给小宝宝喂饭时,都会吹至微温后再喂,其实,这个温度对成人来说同样是最合适的。用嘴唇感觉有一点点温,也不烫口,就是最适宜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说。同样,人们在饮水时也应该讲究温度,日常最好饮用温水,水温在18~45℃之间。过烫的水不仅会损伤牙齿的珐琅质,还会强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过50℃。
本文由北京佑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鹏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领域:胃肠道疾病、肝脏类疾病,熟练掌握胃镜结肠镜相关检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