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卫生

国办督查激励看河南丨县域医改“息县经验”叫响全国

2019-06-05 09:19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做强县域医改、让更多居民留在“家门口”看病,一直是我省深化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信阳市息县作为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率先实施临床路径下按病种对病情分组分类综合支付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县域医改的成功之路。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及激励措施》,息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因成效明显“榜上有名”,成为全国县域医改的“河南名片”。这项改革措施如何发挥作用,让这个贫困县的居民愿意留在“家门口”看病?近日,记者走进息县一探究竟。

  5月30日上午,息县人民医院肾脏病科治疗室,杨店乡堂集村村民蔡正超正在陪老伴做血液透析。“现在住院不再交押金,最后出院只交报销后自费的那部分钱,一个疗程20次透析下来只掏了30块。”拿着老伴上一次的出院结算单,蔡正超不停地感慨,“花钱更少了,却一样治好了病。”

  这样的就医体验,得益于当地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看病报销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获得感。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改工作的重点之一。2010年,息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临床路径下对病种按病情分组分类的支付制度改革,根据病情轻重将每个病种制定A、B、C三组临床路径,每组路径由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进行价格谈判后核定出费用标准,实行定额报销。

  在息县人民医院的诊疗大厅,“先诊疗、后付费”“综合支付病种费用补偿表”等宣传展板张贴醒目。一个病种一个价格,一个路径一个标准,患者看病“一口价”,明明白白花钱。截至目前,息县已纳入这项综合支付制度改革的病种达到420个,基本覆盖了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

  以疾病分组分类为切入点的支付制度改革,不仅让当地百姓直接受益,也成为撬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支点,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地。作为这项医改政策的全程参与者,息县医改办副主任杨威告诉记者,这项改革在实施伊始就定位于“一竿子插到底”的深层次变革,即一条临床路径走到底,实现县、乡、村合理分工、协作诊疗、分段服务。明确基层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诊疗服务病种,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严格的上下转诊标准,按不同比例实行差异化报销。“这样一来,医生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治病救人,规范了诊疗行为,破除医院逐利机制,发挥了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有力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杨威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支付制度在改革过程中节省的医保资金反哺用于提高看病报销比例,直接让利于民。同时,息县还创新性地建立起“5+3”健康扶贫保障机制,大大减轻了贫困患者的看病负担。

  数据显示,自这项改革新政实施以来,息县县级医疗机构药占比由改革前的45%降至28.62%(不含中药饮片),乡级医疗机构由48%降至36%;县域内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由年均增长14.5%降至4.3%;患者按病种付费的实际报销比例在县、乡两级分别达到了72%、87%;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也由改革前的8.6天降至6.4天。

  高效、深入的支付制度改革取得了多方共赢、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近年来,息县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等省内外6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大医院专家的驻点帮扶,使先进的诊疗技术、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优质的服务意识源源不断地“走进来、留下来”。

  “息县创新实施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是全国县域医改的样板和典范,也是我省十年医改的缩影。”省卫健委医改办主任梅遂章介绍,今年,息县综合医改经验将在全省推广、复制,年底前要在28个试点县市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将全面推开,让这条深化县域医改的普惠之路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