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干是人们喜欢的零食,很多人认为其营养丰富。但有网友爆料,制作葡萄干用的葡萄用促干剂泡过,会烧坏肠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吴继红说:“葡萄干上的促干剂残留量很低,无需担心使用过促干剂的葡萄干会有碱超标等潜在风险。”
促干剂可加速葡萄干化
在制作葡萄干时,人们总希望葡萄尽快脱水变干。尽快变干除了能缩短制作周期之外,还能减少晾晒过程中葡萄干沉积灰尘、被细菌侵蚀、氧化变色的概率。
吴继红说:“传统葡萄干制工艺主要有晾晒和阴干两种,晾晒制得的葡萄干味发酸、易变色,目前普遍采用阴干,但阴干所需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0~45天,并且易受天气影响。”为了加快葡萄变干速度,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促干剂。它既可在葡萄上使用,也可在枸杞、杏等其他果品上使用。
吴继红表示,促干剂是一种用于鲜果干制的粉末状化学制剂,将其放入水中就形成了促干剂水乳,其实质上是一种强碱溶液,能破坏水果表皮的蜡质层和果皮的韧性。
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果实促干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碱性基质、酯类和乳化剂等。最常见的碱性基质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这类物质可以分解或破坏果实表皮的蜡质层。常用的酯类有油酸乙酯、油酸丙酯、油酸丁酯等,果皮蜡质层被破坏后,其成分可被酯类溶解。乳化剂使促干剂水乳更稳定,可以更好地浸润在水果的蜡质层表面起作用,常用的有乙醇、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
促干剂无毒残留量很低
吴继红说,鲜葡萄在促干剂水乳中短时浸泡后,果农会对葡萄进行清洗,附着于葡萄表皮的强碱溶液很容易被水洗掉,故葡萄干上的促干剂残留量很低。研究人员曾对市场上随机抽取的7种葡萄干进行酸碱度测试,将这些葡萄干分别浸泡后,其水溶液pH值均显示为中性,无需担心使用过促干剂的葡萄干会有碱超标等潜在风险。据科技日报
■小知识
葡萄干上的白霜
不是促干剂
葡萄干上的白霜与新鲜葡萄表皮上的白霜一样,是葡萄分泌的糖醇类物质(也称果粉),是天然物质,对人体无害。果粉不溶于水,只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促干剂浸泡、清水冲洗过程中,它都存于表皮上,故葡萄干上也会有这样一层白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