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图说健康

健康体检要“实打实”

2018-12-20 10:39 来源:人民网

  从特殊人群、少数人的福利,变成寻常百姓个性化服务,健康体检这个舶来品,经过改革开放40年本土化,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一个健康产业新业态。

  健康体检业的兴起,伴随疾病谱的转变,母婴疾病和传染病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病疾病迅速上升为主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成为全社会共识。再加上,人口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健康体检业成为一个最具潜力的产业。据初步统计,每年服务人数接近6亿人次,为近百万人提供就业岗位,服务收入达1000亿元。

  2009年,国家终于有了健康体检规范性文件,即原国家卫生部出台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表了中国“健康体检项目专家共识”及“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 2013年,国务院出台《加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健康管理作为一个健康新业态。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社会办第三方体检成为国家大力扶持的健康管理业态,健康体检行业快速发展。今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卫生信息统计中心与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数据协会正式发布健康管理(体检)卫生信息团体标准,对体检报告首页、体检项目目录、健康体检自测量表及检查项目内容进行了基础性统一规范,引领健康管理和健康体检的发展。非公立健康体检机构由10多年前的100多家,发展到今天的10多家联锁集团化企业。

  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与健康供给不平等不适应之间矛盾还没有完全化解,而健康体检业满足了差异化、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符合百姓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少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体检项目,但这并非是其的主营项目。从社会办医的角度来说,民营健康体检机构代表了行业方向。有效防控慢病,健康体检是最重要的抓手,也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基础。体检还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体检不可或缺。

  不可否认,近年来,健康体检业行业发展太快,良莠不齐。体检业的乱象,与我国行业监管缺位有关,存在监管真空地带。健康体检是新业态,国家没有统一的准入标准。只要是医生就能体检,但是体检核心目的是做慢病健康管理,缺乏准入门槛和标准。具体表现为三个“没有”明确:一是国家没有明确体检的目录。哪些是基础项目,属于必检项目;哪些是推荐项目,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常见慢病危险因素如何检测。二是每个项目检测周期没有明确。根据年龄、性别,到底哪些项目要年年查,哪些不要年年查。三是医疗和体检的边界不明确,哪些是体检能解决的,哪些是医疗的。体检要从医疗中剥离,步入其特有的轨道才能健康成长。

  健康体检业避免野蛮生长,亟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这与我国经济转型相适应。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促进健康管理(体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规划好健康体检业的未来,培育好健康产业的新业态。在此基础上,国家出台全国层面的健康体检项目目录。价格套餐不是科学上真正的套餐,存在欺诈、暗含猫腻。因此,规定体检每个项目明码标价,避免行业价格战,出现恶性竞争,危及百姓健康。

  此外,全国只有一半的省市建有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监管体系和网络要加速实现全覆盖。对体检业的监管,不能单靠政府部门,要建立第三方评价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市场认证认可体系。国家可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认证及等级评价,让行业和市场监管不留死角。

  健康体检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苦练内功。不少人感觉健康体检没有多大价值,体检项目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定制,满足不了个体健康管理的需求。健康体检服务是包括检前咨询、检中服务、检后跟踪在内的全流程健康管理。不少体检机构只做中间,不做两头,丢掉了疾病线索,忽略了危险因素。健康体检业要实现全产业的延伸,应用最新科技,特别是可穿戴技术监测,做好体检后跟踪随访,提高自我主动健康管理能力,实现我的健康我做主。

  健康体检业要经得起“体检”。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健康体检比拼,不只是提升专业水平,重要是建立诚信体系,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终结数据水分,拒绝弄虚作假,让健康体检“实打实”,为百姓健康守好门。

  健康中国的核心就是实现全民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核心就是慢病预防管理,慢病预防离不开健康体检。纳入规范的轨道,扬起诚信的风帆,健康体检业行稳致远,谱写健康中国的新篇章。

  (武留信 作者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