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图说健康

肥胖是糖尿病的序曲

2018-08-30 15:53 来源:人民网

  ●肥胖、脾瘅、消渴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是糖尿病“三部曲”的过渡阶段。此时,患者常出现糖耐量减损或轻度的血糖升高,如不加控制,会发展为糖尿病

  ●推荐“轻断食+运动”疗法,每周抽取1—2个不连续的自然日,全天进食量控制在平时的1/4左右,每天快走至少1万步或45分钟

  糖尿病,其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事实上,一旦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就已经是糖尿病发展至中后期时才有的表现。随着现代检验技术的进步,许多人在血糖升高的初期(即糖耐量减损期)就被发现,此时的患者往往嗜食肥甘,形体壮实甚至肥胖,中医称为“脾瘅”。那么,脾瘅与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脾瘅之名,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现代人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脾胃的负担过重,而脾胃运化食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化不掉的水谷精微就囤积在体内,形成膏脂痰浊,这就是“脾瘅”。而如果不加控制,这些影响代谢的有害物质长期充溢形体,久而久之会“转为消渴”,也就是我们说的糖尿病。

  是不是所有形体肥胖的人都是“脾瘅”呢?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黄帝内经·灵枢》将胖人分为三种:肉人、脂人和膏人,肉人大多肌肉粗壮结实;脂人呈均一性肥胖,即全身躯干和四肢的脂肪都比较多;而膏人则呈腹型肥胖,肚子大,腰围粗,腹部脂肪严重堆积,四肢却不胖,类似蜘蛛的体态。其中膏人患脾瘅的几率最高,即痰浊壅滞,中焦失运,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中满内热是其核心的病机。

  脾瘅有什么不良后果?首先是糖尿病。肥胖、脾瘅、消渴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是糖尿病“三部曲”的过渡阶段。此时,患者常会出现糖耐量减损或轻度的血糖升高,如不加控制,便会发展为糖尿病,甚至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另外,形体肥胖、嗜食肥甘者多数存在脂代谢紊乱、嘌呤代谢紊乱等情况,即高血脂与痛风(高尿酸血症),以及代谢性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嘌呤代谢紊乱与糖代谢紊乱(高血糖)一起,合称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后果相当严重,除了上述几种慢性病外,还有脂肪肝、中风、冠心病等。

  脾瘅是罹患糖尿病前最后一个可以逆转病情的阶段,与其他疾病不同,生活方式干预对脾瘅起到了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古人已经提出脾瘅是“肥美之所发也”,因此首先要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除了平时清淡饮食、多吃粗粮、少吃大鱼大肉、戒烟戒酒之外,我推荐“轻断食+运动”疗法。该方法要求每周抽取1—2个不连续的自然日,全天进食量控制在平时的1/4左右,同时每天快走至少1万步或45分钟。配合食疗或中药治疗,例如平时在家用陈皮、山楂等代茶饮,也能产生一定的辅助效果。

  (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9日 19 版)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