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立秋“啃秋” “贴秋膘”悠着点

2018-08-07 09:54 来源:大河健康报

  8月7日,立秋,不少人保留着“啃秋”传统——立秋日买个西瓜,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此外,民间还有“贴秋膘”的习俗。中医专家提醒读者,立秋无论是“贴秋膘”还是“啃秋”,都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杨楠静

  1

  “啃秋”莫忘西瓜皮

  立秋过后,西瓜渐渐归属于反季节水果,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孙刚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气候转凉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此时贪吃凉西瓜易引发胃肠疾病,或加重原有胃病。

  “啃秋”时人们都是啃瓜瓤,其实,继续往下啃,或许更有养生功效。西瓜皮又称“瓜衣”,共分三层,分别为“青衣”“翠衣”“白衣”,其中的“翠衣”这一层,属于瓜皮中的“瓜肉”部分,用刨子刨下一片,放在亮处查看,透明、青翠,犹如碧玉。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已称西瓜皮为“西瓜翠衣”了。如果夏天感到头昏、睡不醒、周身乏力、吃什么都没味道,舌苔上还有一层厚厚的黄苔,吃些“西瓜翠衣”最好不过。

  2

  这三类人“贴秋膘”悠着点

  经过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则易导致肥胖。

  夏公旭提醒以下三类人,“贴秋膘”要特别注意食材的选择和“贴秋膘”的技巧:

  1.脾虚患者。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进补前可适当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

  2.胃火旺盛者。平时嗜食辛辣、油腻之品者,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人进补前一定要清胃火,适量吃苦瓜、黄瓜、冬瓜等,之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进补前应消食和胃,适量吃点山楂等。

  3

  秋初防燥滋阴别忘身上三眼“泉”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戴奇斌副主任中医师提醒,秋季防燥滋阴别忘了自己身上的“涌泉”“极泉”和“阴陵泉”。

  出汗过多伤阴上火按摩涌泉滋阴降火

  炎热的夏季,人们出汗较多,到了秋季如果不注意保养,更容易被燥邪所伤。中医认为,人体有“五液”,汗为心之液,正常出汗能散热清火,而出汗太多则会伤气伤阴,阴伤多了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所以夏季更需要注意滋阴降火,可将拇指放在涌泉穴上,晨起和睡前用力揉20~30次,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

  冷热不均易情绪化按摩极泉宽胸宁神

  极泉穴在腋窝处的顶点上,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缓解燥热引起的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具体方法为: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遍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湿热脾胃易受湿邪阻按摩阴陵泉利水除湿

  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而不是四季。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湿热天气多。中医认为,“湿”其实是滞留人体内的多余水分。夏末秋初的天气变化无常,雨水较多,天气多潮湿,潮湿的天气会让人感觉烦闷湿重、浑身不舒服。

  很多人会通过寒凉食物消暑降温,导致脾失健运。脾本身是运化水湿的,如果脾的运化受阻,体内的多余水分就不能全部运出去。脾本身喜燥而恶湿,一旦脾受湿邪而受损,就会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从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等症状。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为合穴。善助脾胃运化,专利水液输布,调理三焦。点按阴陵泉穴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