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中医

年轻中医如何赢得病人信任

2017-12-19 10:13 来源:大河网-大河健康报

  ■编者按

  看中医,病人往往去找有名望的老中医,而不敢轻易相信年轻中医,哪怕后者对中医学、对病人抱有拳拳热忱。事实上,这个社会上虽然有很多年轻中医默默无闻、头衔不高、病人暂时不多,但他们精研经典,愿意静下心来,和有名望的老中医一样,尽心竭力诊治病人。其实,只有他们一个个成长起来,祖国医学才会越来越有希望。在此,我们呼吁医院和病人多给年轻中医机会,而年轻中医也要更刻苦地钻研医术,踏踏实实地把中医发扬光大。

  □库喜龙

  中医治病不仅仅是开汤药和扎针

  我刚坐堂行医的时候,很多病人看到我这个年轻人,本能地不信任。有的草草咨询两句了事,有的则问都不想问。我焦躁、无奈、委屈,但转念一想,如果我是病人,看到一个娃娃脸的年轻中医,可能也会持怀疑态度,想到这里我就释然了。

  起初,我觉得我是中医,治病要么用汤药,要么扎针,可后来发现很多病人不愿意吃中药或扎针。这让我慢慢认识到:中医治病不仅仅是开汤药。有时候,力所能及地给病人介绍一些中医理念和小方法,也是普及中医。比如,人们感冒了习惯去药房买感冒类的中成药,而很多感冒都属于风寒,但现在所谓的风寒感冒颗粒,喝一两袋下肚,身上连温热都没有,更别提出汗了。此时,我往往建议病人回家煮一碗浓姜汤冲服风寒感冒颗粒或者小柴胡颗粒,很多病人用后往往一汗而解。

  于是,病人就记住了我这个开药便宜的年轻中医,他们以后生了病,就愿意来找我。

  我给病人治感冒的过程,就是一个医患之间互相了解并建立信任的过程。

  读经典,求疗效,是年轻中医取得病人信任的捷径

  我给病人做针灸治疗,取穴往往简单而安全。我自己总结出了“肩三针”:合谷、养老、对侧条口透承山(患肩对侧下肢穴位)。对于时间不长的肩关节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病人就会从此对大夫产生信任。

  有一年冬天,诊室来了一个30岁男子,他开了数小时的车后,膝关节疼痛,无法屈伸。我先针对侧曲池穴(平衡针方法,也可以说是缪刺),无效。又针对侧肘关节压痛点,也无效。又针对侧手三里,也无效。黔驴技穷之际,我想起《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太冲穴有“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的论述,心说既然太冲可以治腰痛,膝关节应该也能吧!于是又改针患侧太冲穴,针下数秒,疼痛立止,病人当即可以行走,诸症全无!

  虽然这个病人效果很好,但这件事却让我困惑很长时间,因为有效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无效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后来我才发现,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很多问题,经典中早已给出了答案!

  《素问·骨空论》中论述:

  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骨行)若折,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荥,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这不就是讲膝关节的各种疼痛的治法吗?年轻中医若能仔细、深入探究《黄帝内经》,则针道毕矣。

  我还遇到过一个女同志,高一米七多,形体瘦,怕冷,手脚冰凉,面色白而无光泽,脉沉细而紧,脾气暴躁易怒,大便干结难行,发怒则全身起荨麻疹。我给予其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但困惑我的是:从手脚冰凉,怕冷、面色来看,她是典型的虚寒体质,可为何又出现暴躁易怒、似有余之证的表现呢?

  当我看到《黄帝内经》刺志论篇的时候,我有一种拍案叫绝、恍然大悟之感:

  岐伯曰:气盛身寒,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

  这不就是“气盛身寒”吗?此刻我才彻底明白,中医经典,格局很大,虽难学但易用,可以开启思路,做到攻无不克。看来,读经典,求疗效,是青年中医取得信任的捷径。

  年轻中医要常用单方或小方

  处方有大小缓急奇偶复之分,临床中,我喜欢使用单方或者小方。因为单方或小方,有效我知道是如何有效的,无效我也知道是哪个处方无效,有助于总结和提高。

  我也不排斥使用大方复方,只要有疗效。怕的是处方既大又贵效果还差,长时间用这样的处方,容易让中医失掉口碑和信誉。

  另外,作为年轻中医,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自信,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二是要注意站在病人角度思考问题。三是沟通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不要夸张疗效,要如实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客观的治疗方案。四是注重细节,比如学会逗哄哭闹的幼儿患者,冬天用听诊器之前用手暖一暖等。五是始终保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心态。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