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不少人难免大吃大喝。对此,营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提醒,节假日、丰盛的餐饮并非健康的“杀手”,我们自己不懂节制、一味贪吃才是肥胖乃至罹患各种慢性病的“罪魁祸首”。
小时候,北京的月饼总是硬硬的,馅料也不过五仁、枣泥、豆沙、桂花那么几类,还有那种最最简单的“自来红”月饼(冰糖加青红丝)。但每到中秋,爷爷奶奶照例要买各色月饼。我通常只咬几口月饼皮,就把其余部分丢给爷爷,还问爷爷:这么不好吃的东西,为什么年年都要吃?爷爷说:这可是八百多年前传下来的东西呢,当然好吃。不然怎么会传下来呢?
我一直没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长大,仍然不喜欢吃月饼。然而毕业工作那年,却突然因为一个异乎寻常的机会,体验到月饼的美味所在。
那年,学校所有的新教师都被派到基层“体验国情”,我和另一位老师被分到河北的一个乡。那儿的伙食极差,每餐只有馒头加一勺稍有油星的煮青菜,十天半月没有一点肉蛋,周围没有超市,更别提喝牛奶吃零食了。平时食量不大的我每餐能吃两个大馒头,到了开饭前还是饿得前胸贴后背。
下乡不久就是中秋。我们只吃了一顿南瓜馅的饺子,没有肉没有油,亟需能量和蛋白质的我们怎么会满足于这样的东西?于是两个月后,我们偷偷跑回北京,搜集一些好吃的东西带下乡,最好是高能量小体积的食物。我决定,把中秋节发的一盒月饼带到乡里。
这盒月饼已经被我冷落近三个月,因为失水而硬如砖头。如果是以前,我看都懒得看它。但在乡下才发现,这盒月饼简直美味无比。我总是用刀子努力而小心地把一块月饼切成4瓣,和同事每人每天吃一瓣,连一星半点渣子都舍不得掉下。它的甘甜,它的油腻,在舌头上款款地滋润着我的味蕾,胃里也漾起一片温暖和惬意。这就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温暖啊……吃月饼的时刻,是我们一天当中最盼望的时刻。
那盒月饼一共8块,给我俩带来了16天的幸福生活。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为什么先人们千年不变地热爱着甜甜腻腻的月饼——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半饥饿的艰苦生活中。我们现在还能每餐吃上两个馒头,但祖先可能连这样的生活都过不上,食不果腹才是生活的常态。所以古人有理由期待节日,热爱月饼、热爱粽子、热爱元宵汤圆,热爱除夕的鱼肉大餐。他们平日实在太缺乏“油水”了,皮下脂肪层太薄了。
在一个人身体缺乏能量的时候,在他吃不到足够食物的时候,他最向往的就是甜食。甜食里的糖分可以最快地变成能量,给身体以抚慰;脂肪可以最大效率地供应能量,让人有机会积累一点皮下脂肪。所以对体力劳动者来说,偶尔吃些高糖高脂肪食物,并不会带来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的麻烦,因为他们能够在体力活动中充分消耗这些能量。
反过来,如果已经吃到了养分足够的饭菜,特别是营养素平衡的食物,对甜食的兴趣就会减少。如果能吃到杂粮、豆类、蔬菜、水果、鱼肉、奶蛋等搭配合理的三餐,体力消耗又不算太大,那此时人们不仅不需要吃油腻甜食,对它们的兴致也会相当有限。祖先吃月饼的传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太过丰盛的日常饮食,太追求“过瘾”的吃法,还有太少的体力活动。
几个月后,锻炼结束,我们回到了北京的繁华生活中。我有了足够的好饭菜,不再为一点甜食而激动。尽管月饼越做越精美了,我也只在月圆之夜品尝半块。可每次看到月饼,我总会想起那段乡下的生活,并对月饼怀有一份深深的情意。
相关阅读:吃月饼注意这些禁忌
不宜与饮料、粥同食
有些人吃月饼怕太干,会搭配粥或饮料一起吃,但营养师表示,月饼、粥、甜饮料含有大量糖分,会迅速提高血糖,不仅对糖尿病人不适合,对普通人的大脑细胞也不利,还会降低脂肪代谢,容易发胖,建议搭配茶饮去油解腻。
不宜多吃
月饼中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和上火。营养师建议,一般人群每日月饼的摄入量建议不超过100g,糖尿病、高血脂等慢病人群不建议一次性大量食用,每次可食用1/4到1/2块月饼。
月饼宜吃鲜不吃陈
月饼含脂肪较多,存放过久,容易发生变质。新鲜月饼圆正饱满,感观好,鲜味浓,味美可口。陈月饼油脂已氧化酸败,失去原有风味,甚至产生一种令人不快的“哈喇”味,更不利于健康,最好是现买现吃。
3岁以下不宜吃
过多的糖分容易发酵,产生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不但会反酸,还会使胃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致损而形成慢性溃疡。3岁以下的宝宝胃功能还没发育好,所以最好不要吃月饼。(综合自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