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慢阻肺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6%,吸烟是导致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约70%的慢阻肺病例与吸烟直接相关,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可能性更是不吸烟者的12-13倍。恰逢《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近20周年,慢阻肺防治与烟草控制成为全民关注的健康焦点。
“面对这样严峻的健康威胁,呼吸科医生想对大家说句心里话:‘一支烟、一口气、一辈子……’”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晓菊道出了临床医者的深切担忧。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齐咏进一步解析了烟草的健康危害:“‘一支烟’——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数百种有毒物质,至少69种可导致癌症。当‘一口气’变得奢侈,生命便失去了应有的质量。最后是‘一辈子’的代价——数据不会说谎,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整整缩短10年。”
为应对全球烟草流行,2003年5月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是首个全球性公共卫生条约。我国于2005年8月28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该《公约》,并于2006年1月9日正式生效,至今已近20年。
《公约》生效以来,我国在控烟领域持续发力,多维度推进工作,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已由2010年的28.1%降至2024年的23.2%。
无烟环境建设是控烟的重要保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4个城市制定实施无烟法规,其中24个城市实现全面无烟立法,北京、上海等无烟示范城市成效突出。以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为切入点,我国无烟场所建设持续深耕,截至2022年,各级党政机关已基本建成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建成率均达100%。
专业戒烟支持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截至2025年4月18日,全国已有1900余家戒烟门诊纳入标准化建设,为吸烟者提供科学戒烟帮助。
立足现有成效,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我国将继续推进公共场所禁烟,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需降至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需突破80%。
控烟护肺,健康同行!让我们主动远离烟草、支持无烟环境,用每一次健康选择,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呼吸防线。(青禾)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