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明
“吃饭咽不下去”“喉咙总像卡着东西”,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吞咽不适的经历。多数时候,这可能与饮食过度、食管炎等轻微问题相关,但如果这种不适频繁出现、逐渐加重,就需要警惕食管发出的“红灯信号”——食管癌可能已悄然降临。
食管癌引发的吞咽不适和普通咽喉问题有着明显区别,核心特点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刚开始可能只是吃馒头、米饭等干硬食物时感觉不畅,需要搭配水才能咽下去;随着时间推移,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也会变得难以下咽;到了后期,甚至喝口水、咽唾液都成了难题。这种“从干硬到流质”的吞咽难度递进,正是食管内肿瘤不断长大、堵塞管腔的直接反应。
除了吞咽困难,还有几个症状也值得留意:吞咽时可能会感到胸骨后有隐痛、灼痛或针刺感,尤其是吃粗糙、过烫的食物时,疼痛会更明显;部分人会总觉得食管里有异物,像有东西粘在管壁上,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喝水、咳嗽都无法缓解;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进食后呕吐的情况,吐出的多是没消化的食物残渣,严重时可能夹杂着黏液或血丝。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中,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通过纤细的内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形态,发现可疑病变后,还能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和分期。此外,食管钡餐造影、胸部CT、超声胃镜等检查也能辅助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及是否发生转移,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症状轻微或偶尔出现,也不应忽视检查,早期食管癌的确诊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通过日常习惯的调整,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首先,要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长期吃太烫的食物,超过65℃的热饮、热汤会损伤食管黏膜,反复刺激可能诱发病变;少吃粗糙、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对食管的摩擦和刺激;腌制、熏烤、霉变的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其次,要戒烟戒酒: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随唾液进入食管,长期刺激黏膜;酒精则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还可能促进致癌物吸收。两者结合会大幅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最后,要重视高危人群筛查:有食管癌家族史,患有慢性食管炎、食管息肉等疾病的人,属于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一般每年1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