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保障 守护病历安全

2025年11月04日08:31

来源:大河健康报

  □邹平市中医院袁红梅

  作为记录患者病情、诊疗方案的核心载体,病历不仅是复诊、理赔、维权的法律凭证,更是患者隐私保护的关键防线。面对“纸质病历怕丢、电子病历怕盗”的双重挑战,医疗机构已构建起物理管控、电子防护、区块链赋能的三重安全屏障。

  第一重:全流程物理管控,筑牢纸质病历“安全墙”

  在保留纸质病历的基层医院及慢性病科室,医疗机构通过“存储—流转—核查”全链条管控确保安全。医院可设立恒温恒湿专用存放室,配备智能门禁系统,医护人员需通过“工牌刷卡+指纹验证”双重认证方可进入,系统实时记录出入信息形成可追溯日志。存放室内的病历柜采用国家二级防盗标准双重锁具,钥匙由科室护士长与病案科人员分别保管,需两人同时在场才能开启。

  病历流转实行“申请—审批—追踪”机制:调取时须在系统填写使用目的、预计归还时间,经科室主任审批;领取后严禁私自存放或带离医院,特殊情况需签订《外带责任承诺书》。同时建立“日清点、月核对、季盘点”三级核查制度——每日下班前核对使用数量,每月逐一比对病历编号与电子台账,每季度联合多部门全面检查病历完整性,确保“不丢、不损、不泄密”。

  第二重:多层次电子防护,构建数字病历“防护网”

  针对电子病历,医疗机构采用“加密—授权—防御”三维防护体系。数据存储采用AES-256国际标准加密,即使服务器被入侵,黑客获取的也是无法解读的乱码,需专属密钥才能解密。数据实行“本地+云端”双备份,本地服务器配备24小时不间断电源与火灾报警系统,云端备份每小时更新,确保故障时快速恢复。

  权限管理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门诊医生仅能查看并修改自己接诊患者的病历;住院医生可查看分管病房病历,但仅能修改自己开具的医嘱;病案管理科人员拥有“只读权限”,无法修改内容。登录系统需通过“密码+动态验证码+人脸验证”三重认证;若出现异地登录、频繁查看非分管患者病历等异常操作,会立即触发账号锁定与系统预警。

  第三重:区块链技术赋能,打造病历安全“信任链”

  大型医院引入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特性软件,将患者就诊时间、诊断结论、用药方案等核心信息加密上链。每个区块包含前序区块哈希值,篡改行为会触发全网预警并留下不可修改的痕迹。多节点同步存储机制避免单点故障风险,患者通过医院APP查询时,可直接获取带“时间戳”与“节点签名”的区块链数据,清晰查看病历生成、修改记录及操作人信息。若需授权他人访问,仅需通过APP生成“病历授权码”,无需手动传输文件,既避免泄露又确保信息真实性。

编辑:王友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