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一颗枣核的警示:消化道异物这样科学处理更安全

2025年10月27日17:0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胸外科接诊了66岁的张奶奶。她在吃红枣时,不慎将枣核吞下,导致食道被尖锐的枣核划伤。更令人痛心的是,事发后家人采取的几种“传统”处理方式,非但没能缓解病情,反而让情况雪上加霜,险些导致更严重的二次损伤。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面对消化道异物,科学处理至关重要。

事件回顾:吞下枣核后的错误三步

据了解,张奶奶在吃枣时与人说笑,不慎将一颗两头尖尖的枣核整个吞下,当即感到胸口后方一阵剧烈的刺痛和异物感。家人见状,立刻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口吞咽馒头:试图用馒头将枣核“推”下去;大量饮用食醋:以为醋可以“软化”甚至“溶解”坚硬的枣核;反复用力咳嗽、拍背:误以为枣核卡在了气管。

然而,一番操作后,张奶奶的疼痛感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剧,出现了吞咽困难、胸口持续疼痛的症状。家人意识到情况不对,急忙将她送医。经胃镜检查,医生发现枣核已造成张奶奶的食道黏膜多处划伤和嵌顿,若再延误或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食道穿孔、纵隔感染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专业解析:为何“经验之谈”全是误区?

作为接诊的医护人员,我们在此郑重指出,面对食道异物,公众常见的几种处理方法存在巨大风险:

1.吞咽馒头/韭菜:最危险的行为!此举会给食道带来巨大的压力,尖锐的异物(如枣核、鱼刺)可能在推力下刺穿食道壁,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或感染,其危险性远超异物本身。

2.喝醋:完全无效!食醋与异物接触时间极短,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软化或溶解。相反,高浓度的醋会刺激和灼伤受损的食道黏膜,加重炎症和疼痛。

3.混淆气道与食道异物:拍背、咳嗽对食道异物无效!枣核卡在食道(消化道),而非气管(呼吸道)。此时患者通常能正常呼吸、说话,但吞咽时有异物感和疼痛。拍背和咳嗽是针对气道异物的方法,用于食道异物纯属无效操作,反而可能增加患者恐慌。

正确急救指南:食道异物,立即“三停”!

当怀疑发生食道异物(如鱼刺、枣核、假牙等)时,请牢记以下“三停”原则:

一停:立即停止进食、进水。任何吞咽动作都可能使异物刺得更深,加重损伤。

二停:停止一切错误的自行处理。坚决不做吞饭、喝醋、抠喉等危险动作。

三停:停止观望等待,立即就医。时间就是生命,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喉镜或胃镜明确异物位置,并在专业器械下安全取出。内镜取出是当前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医护人员特别提醒:预防与识别是关键!

重在预防: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减退、口腔感觉迟钝,是食道异物的高发人群。在食用带核枣类、鱼类、带骨肉类时,务必做到“食不言,寝不语”,专心致志,细嚼慢咽。建议提前为老人去核、剔骨。

准确识别:能呼吸、能说话,但吞咽时剧痛,是食道异物的典型特征。而气道异物则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无法发声。二者必须严格区分。

信任专业:任何存于体内的尖锐异物都是一颗“定时炸弹”。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它能自行排出。唯一的正确选择,就是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医院提醒大家摒弃错误的急救“偏方”,用科学的知识守护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刘俊阳)

编辑:林辉  审核 :申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