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为何会“变脸”?

2025年10月23日08:43

来源:大河健康报

记者 孟蕾 摄

  □洛阳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王志红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熊猫血”,这种特殊的血型属于ABO血型之外的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目前已知40多个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已发现56种抗原,而“熊猫血”指的就是缺少其中D抗原的血型(D阴性)。

  D抗原是Rh血型系统中免疫学最强、临床意义最大的抗原。如果D阴性的人输入了含有D抗原的血液,身体会产生抗-D免疫,再次接触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免疫反应,这也是“熊猫血”在临床输血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原因。从人群分布来看,D抗原出现的频率很高:欧洲人近90%、非洲人约95%、亚洲人更是高达99.7%,有些人群甚至100%存在。在我国,D阴性血型的人仅占约千分之三,因稀有程度堪比国宝大熊猫,被称为“熊猫血”。也正因这种稀有性和临床重要性,现在几乎所有医疗机构都能检测Rh血型中的D抗原情况。

  不过,有些朋友可能遇到过血型检测结果“矛盾”的情况:比如献血时测是D阳性,到医院检查却成了阴性;或者多年前测是阴性,现在复查又成了阳性。这其实是D抗原变异导致的。

  D抗原的蛋白结构在红细胞膜上表现复杂,可能出现表达变弱(即“弱D”)、抗原性质改变(即“部分D”),也可能因基因缺失或失活导致异常。这些变异会影响血型检测的定型结果——不同试剂或实验技术的敏感性不同,对于一些表达较弱的D抗原,可能检测不到,从而被误判为D阴性。那么,医学上对弱D血型是如何处理的呢?通常会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当作为需要输血的患者时,按D阴性处理,输注D阴性血液;作为献血者时,则按D阳性对待,血液供给D阳性受血者。这样能最大限度避免抗原抗体反应。

  可能有人会担心:弱D在初筛时多显示阴性,如果没进一步检测而误输了阴性血,会不会有问题?其实不用担心,这种情况不会有副作用。即便作为献血者,极个别极弱的D抗原因现有试剂无法检测而被误当作阴性血,由于这类极弱D抗原几乎没有免疫原性,也就不会带来风险。

  所以,被鉴定为D阴性的朋友不用纠结自己是否是弱D,被查出弱D的也不必困惑属于哪类血型。这些血型类别的精细区分,恰恰体现了血型研究的进步,遵循专业医疗机构的判断和处理即可。

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