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皮肤发黄、尿如酱油、大便发白 ——80 岁的王大爷出现这些症状时,未曾想已患上凶险的壶腹癌。因拒绝创伤巨大的外科手术,病情一度陷入僵局。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郑州市首例 ERCP 联合射频消融术,仅用 50 分钟便为老人完成 “通胆道 + 灭肿瘤” 的突破性治疗,为无法耐受大手术的高龄肿瘤患者开辟了微创新路径。
壶腹癌虽仅占消化道实体恶性肿瘤的 0.2%,却因发病位置特殊而极具凶险性。其病灶位于十二指肠内壁的 “壶腹部”—— 这一胆管与胰管汇入肠道的 “十字路口”,负责胆汁与胰液的输送功能。该病尤其偏爱老年人,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至晚期,或因合并基础疾病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未手术者死亡风险将增加 4.5 倍,放疗效果亦不明显,治疗长期面临困境。
王大爷1个月前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症状,检查显示壶腹部占位,活检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局部癌变。由于拒绝开腹手术,一周后黄疸持续加重,胆汁排泄严重受阻。“老人高龄且对大手术耐受度差,传统治疗方案风险过高。”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利介绍,团队经综合评估,决定采用 ERCP 联合射频消融的创新微创方案。
在门诊麻醉、内镜护理团队协作下,张利与副主任医师屈重行共同实施手术。该技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操作,全程无需开腹:先以 ERCP 技术插入十二指肠镜完成胆道造影与堵塞物清理,为治疗扫清障碍;随后将射频消融导管精准送达肿瘤位置,通过热效应 “毁损” 病灶;最后置入塑料支架保障胆汁持续引流。术后王大爷胆汁引流顺畅,黄疸症状逐步减轻。
“一次手术解决肿瘤与梗阻两大难题,这是该技术的核心优势。” 张利解释,相比传统治疗,内镜微创术创伤极小、恢复更快,尤其适合高龄、基础病多的肿瘤患者。作为高级别内镜手术,其对操作团队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郑州在胆胰肿瘤微创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
消化内科主任吴慧丽提醒,壶腹癌早期症状具有明显提示性,市民需警惕四类信号:皮肤与眼白进行性发黄、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大便呈 “白陶土色”、顽固皮肤瘙痒,伴随腹痛、食欲下降及体重骤减时更需警惕。“这些都是胆汁排泄受阻的典型表现,及时就医能为治疗争取最佳时机。”
据了解,该技术的落地填补了郑州市壶腹癌微创治疗的技术空白。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消化内科通过持续引进创新技术,已为多名高龄复杂胆胰疾病患者提供精准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王师一楠)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