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期间 避开“水果陷阱”

2025年10月15日07:43

来源:大河健康报

  河南省职工医院 王小宝

  你知道吗?看似无害的水果,或许会让药效“偏离轨道”。许多水果中富含的天然活性成分,会干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与排泄过程:轻则削弱药效,让治疗“打折扣”;重则引发不良反应,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了解常见的“饮食陷阱”,才能为安全用药添一道防线。

  最需要警惕的“药物天敌”是西柚(又称葡萄柚)。它含有一类特殊的呋喃香豆素类物质,能显著抑制肝脏中负责分解药物的关键酶(如CYP3A4酶)。当西柚与部分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等联用时,药物无法被正常代谢,会在体内蓄积,相当于“无意识中多服了几片药”。这种蓄积可能引发头晕、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长期或过量时更会加重肝肾负担。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柚对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可持续24小时以上,即便与服药时间错开,也难以完全规避风险。因此,正在服用医生开具的慢性病药物的人群,最好避免食用西柚及西柚汁。

  有些“健康水果”则可能暗藏“高钾风险”。香蕉、橙子、猕猴桃、牛油果等水果富含钾元素,对普通人群而言是补充营养的好选择,但对正在服用特定药物的人来说,却可能成为“隐形威胁”。例如,服用依那普利、氯沙坦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常用降压药),或螺内酯等保钾利尿剂时,药物会降低肾脏排出钾的能力。此时若大量食用高钾水果,易导致体内钾含量超标,引发“高钾血症”——初期可能出现手脚麻木、乏力,严重时会干扰心脏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应对这种风险的做法并不复杂:日常吃水果时遵循“多样少量”原则,避免短期内集中食用某一种高钾水果;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肾脏代谢功能可能有所减弱,更需主动控制高钾水果的摄入量。

  还有一类容易被忽视的情况,与“酪胺”有关。鳄梨、过熟香蕉(表皮出现大面积黑斑)、发酵食品(如腐乳、奶酪)、腌制肉类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酪胺。对健康人来说,酪胺会被体内的单胺氧化酶分解,不会造成危害;但如果正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这类酶的活性会被药物抑制,酪胺无法正常代谢,便会在体内蓄积,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引发剧烈头痛、心慌、面部潮红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脑出血等急症。虽然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风险极高,因此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必须严格避开含酪胺的食物,尤其是过熟、发酵或腌制类食品。

  为了让药物发挥最佳效果,注意以下几点:吃药时尽量用温白开水送服,不用果汁、茶或牛奶;吃药前先问问医生或药师,是否有饮食上的禁忌;不要突然大量吃以前不常吃的水果。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