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康养产业,如何靠资源、创新与文化“破圈”?

2025年10月14日17:0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伏牛山下,艾草飘香;中原大地,药香四溢。河南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如何将中医药与康养产业有机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服务体系,绘就河南生机勃勃的康养产业画卷?

资源筑基,下好先手棋。河南是我国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伏牛山主要种植艾、丹参、连翘、杜仲等药材;大别山则重点发展夏枯草、南苍术、芡实等药材种植;太行山一带则以柴胡、连翘、山楂、红花等优势品种为主,形成了以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为核心的三大中药材种植带,202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约450亿元,其中连翘、金银花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艾草、夏枯草、西红花等道地药材市场份额超80%。河南省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积极推进道地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评定出30个省级规范化生产基地,带动了全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以南阳为例,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与中药材资源,集中建设道地药材种植走廊,打响“八大宛药”品牌,围绕“南阳艾”研发出艾灸贴、艾草精油等300余种康养产品,建成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10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19个,形成了以中医药资源为特色康养产业体系。

业态创新,织好一张网。探索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和旅游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构建覆盖河南全域的中医药康养网络。河南着力推动康养基地、中医药文化园、乡村康养小镇等建设,打造“中药+文化”“中药+教育”“中药+康养”“中药+观光”的产业模式,实现从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到康养体验的全链条闭环。如禹州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卢氏县“文旅医养一体化”模式、栾川陶湾康养小镇等,建成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康养度假区、中医诊疗中心和文化展示区,形成医养结合、药旅融合的复合业态,实现“一县一特色、全域皆可养”的产业格局,吸引国内外游客和养老人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此外,河南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中医药健康评估平台和智慧康养服务体系,实现健康数据互联互通、远程诊疗和个性化康养方案推送,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推动中医药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赋能,打好组合拳。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赋能康养产业,让中医药康养超越单一服务范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仲景文化”作为一张响亮的中医药名片,为河南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南阳市将中药材资源与仲景文化深度融合,开发艾灸养生体验康养项目,推广“桔梗粥”“丹参茶”等特色药膳食疗,把传统养生智慧转化为日常康养选择,同时通过举办“仲景文化节”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和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逐步形成覆盖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文旅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以文化促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康养产业反哺仲景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杨静静)

编辑:林辉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