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火墙”失灵 寻求帮助也是一种勇敢

2025年10月13日08:32

来源:大河健康报

  《第一滴血》中无法摆脱战争阴影的兰博、《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不敢再走进儿子房间的宋乔安……影视作品中这些会被普通生活场景拉进可怕回忆中的角色,很可能在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折磨。

  简单来说,PTSD就是患者遭遇重大应激事件,导致其安全感被击碎、心理“防火墙”失灵。明明危险已经解除,但患者心理还停留在那个可怕的时刻——

  创伤再体验症状。大脑无法将记忆妥善归档,导致创伤瞬间反复入侵现实。患者会反复“经历”那个可怕的瞬间,感觉、画面、声音、气味都无比真实,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不受控制地回忆起创伤的片段,引发强烈的痛苦。

  回避和麻木。为了避免触发痛苦,患者会竭尽全力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一切。拒绝谈论、思考或感受与创伤有关的事情,避开能勾起回忆的地点、人物、活动、电视节目,甚至是选择性遗忘,无法回忆起创伤的重要细节。在回避的同时,有的患者表现出“麻木”,与他人疏远,感觉格格不入,无法与人亲近。

  警觉性增高。身体的警报系统被卡在“ON”的位置,持续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关注环境中的威胁,疑神疑鬼;对突然的声响或动静反应异常强烈;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入睡或易醒。

  PTSD并不是性格软弱,而是一种生理性的损伤,而非主观意愿可以控制的。那么,面对PTSD,该如何自救或帮助他人?

  如何自救?首先,学会用过去式把创伤讲出来。“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像祥林嫂这样的现在进行时的描述方式,会让人感觉事情还在发生。其次,勇于寻求帮助。PTSD是可治疗的疾病,专业的心理医生是我们战胜疾病的好帮手。此外,保持规律生活、适度运动、正念冥想、与信任的人保持联系,都有助于康复。

  如何助人?最大的支持是“我在”,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是被支持和保护的,不要抱怨“你怎么还走不出来”。如果对方还没准备好,不要强迫他们讲述创伤经历。如果对方愿意讲出来时,只需要耐心倾听。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帮助,但尊重他们的节奏。

  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是矫情,而是心灵保护机制出现了“故障”。就像电脑中了病毒,需要用专业的“杀毒软件”来修复,通过充分理解、专业治疗和温暖支持,心理“防火墙”也可以被逐步修复。最后再次提醒,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PTSD,请记住:寻求帮助也是强大和勇敢的表现。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 郭宁宁 张建宏

编辑:申久燕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