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放假
还有不到1天!
你有出游计划吗?
假期乘车出门游玩
坐车时玩手机、用电子设备看剧等
都能帮大家打发漫长车程
但是,“一看手机就晕车”
却是很多人的困扰
人为什么会晕车?
手机自带的“防晕车”功能
到底有没有用?
日常怎样预防晕车?
记者采访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头晕专业组长林华
一起来了解
人为什么会晕车?
晕车,是晕动病的一种,这与前庭太敏感有很大关系。
前庭位于耳朵深处,一边一个。它可以感受到我们是否真的在动,是在上坡还是下坡,是在加速还是减速,是水平移动还是垂直移动。
前庭系统有三个重要成员:半规管、椭圆囊和球性囊,它们共同协作,让人保持平衡。
乘车时,前庭感受器将身体随着汽车前行的信息发送给大脑,但是眼睛看到的景象却是静止的,这就会导致——
前庭👂🏻:你动了
眼睛👁:你没动
这种不一致的信息会让大脑混乱,进而产生头晕、恶心的症状。通常,车辆越密闭,晕车的感觉就越明显。
为什么坐车晕的人
开车不晕?
同样在车上,驾驶人一般不晕车,是因为他们的眼睛一直盯着前方视野,身体会有意识地随着刹车、转弯、加速调整,前庭系统感知身体运动,视觉与前庭系统感受一致,自然就不晕。
哪些人更容易晕车?
女性:有研究显示,女性远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晕车。此外,孕妇也易晕车。
12岁左右的儿童:小于2岁的婴幼儿通常不易晕车,儿童到了12岁左右,晕车的发生率达到最高,成人后逐渐降低。
患有其他疾病者:如偏头痛等患者,晕车的感觉可能会加重。
手机“防晕车”功能有用吗?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很多手机都开发了“防晕车(显示车辆运动提示或晕动舒缓显示)”功能。这到底有没有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头晕专业组长林华表示,开启手机的防晕车功能后,能在手机屏幕两侧看到一些“小泡泡”,这些泡泡能跟随汽车移动。这时,人的视线也会随着“小泡泡”移动,和前庭所感受到的汽车移动相匹配,晕车症状就能有所减轻。
不过,这个功能对重度晕车的人作用不会太大。
林华提醒,如果在乘车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持续不缓解,甚至是肢体麻木无力、说不清话,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晕车人士 试试这几招
避免过饱或空腹坐车。
乘车时尽量选择前排或靠窗位置,保持视野与运动方向一致。
及时通风换气,以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避免在车内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
严重晕车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晕车药。不过,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遵医嘱,不可盲目用药。
有些药物会影响驾驶安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说明书标注了服用本品后,不得或不建议驾驶机动车、进行高空作业和操作精密仪器等字样,建议服药后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日常可通过荡秋千、滑冰、游泳等运动来锻炼前庭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晕车者的耐受性。
一起跟随医生
来做“防晕车操”
锻炼前庭功能吧!
温馨提醒
国庆、中秋假期乘车出行时
如果容易晕车
最好不玩手机
多看窗外、多休息
吃晕车药前
一定仔细阅读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