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咳嗽礼仪 减少传染病传播

2025年09月29日08:52

来源:大河健康报

  □海阳市中医医院 姜淑蓉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掌握科学的自我防护方法,不仅能保护自己,而且也能减少疾病在社区的传播。本文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防护建议,适合公众日常参考。

  正确佩戴口罩,阻断传播途径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工具。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手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正确洗手能有效清洁手上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建议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20秒,重点清洁指缝、指尖和手腕。若没有流动水,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酒精浓度需≥75%)。需特别注意: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必须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防止病原体通过黏膜进入体内。

  保持社交距离,降低聚集风险许多传染病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保持社交距离是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如非必要,尽量选择线上会议或活动。若必须参加集体活动,建议选择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缩短停留时间。

  注意咳嗽礼仪,避免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时,飞沫可能携带大量病原体,传播给他人。正确的做法是: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遮挡;使用后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洗手;若用手遮挡,需及时清洗双手;若身边有人咳嗽或打喷嚏,尽量保持距离,避免直接接触飞沫。

  定期清洁环境,保持通风换气病原体可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定期清洁环境能减少传播风险。建议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桌面、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若使用空调,需定期清洗滤网,避免积累灰尘和病原体。

  关注健康状况,及时就医检查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表现。此时应立即停止外出,避免与他人接触;佩戴口罩,尽快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告知医生近期活动史和接触史,配合进行相关检查;遵循医嘱治疗,不要自行用药或隐瞒病情。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