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放疗是食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一种常见并发症——放射性食管炎,让患者饱受吞咽疼痛、胸骨后灼痛之苦。如何科学应对这一“拦路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管护师于焕为患者送上详细“食”战与治疗指南,助力平稳度过放疗期。
据于焕介绍,放射性食管炎主要因放射线损伤食管黏膜、破坏屏障功能引发炎症所致,在食管癌、肺癌放疗患者中最为常见。症状多在放疗开始后2-3周出现,4-5周达到高峰,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时疼痛明显,还可能伴有胸骨后异物感或灼伤感,严重时会影响正常进食,进而干扰放疗进程。
“缓解症状、促进黏膜修复、保障营养摄入,是应对放射性食管炎的核心目标。”于焕强调,生活方式与饮食管理是基础且关键的一环。饮食上需遵循“温凉、细软、低刺激”原则,优先选择粥、烂面条、酸奶、蒸蛋、果泥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开粗糙坚硬、过烫、辛辣、酸甜过浓的刺激性食物;进食时要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饭后保持直立姿势至少1小时,避免立即平躺引发胃酸反流,同时必须严格戒烟戒酒,减少对食管黏膜的二次伤害。
当症状影响正常进食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于焕称,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四类:一是硫糖铝、蒙脱石散等黏膜保护剂,可在食管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二是利多卡因胶浆(饭前用可暂时麻痹食管)、非甾体抗炎药甚至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等止痛药,帮助患者顺利进食;三是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减少胃酸反流对受损黏膜的刺激;四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加速食管黏膜愈合。
“营养支持是患者扛过治疗的‘能量基石’。”于焕特别提醒,若经口进食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医生会建议通过口服肠内营养液补充营养;若吞咽困难严重,可能需临时放置鼻饲管或进行静脉输液,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支持手段。
“放射性食管炎虽然痛苦,但它是暂时的。”于焕表示,治疗期间若出现不适,换着可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通过科学管理饮食、规范用药和保障营养,有效应对这一并发症,顺利完成放疗,为战胜肿瘤打下坚实基础。(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