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确诊克罗恩病的核心手段

2025年09月23日09:28

来源:大河健康报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 李中峰

  在消化科门诊中,常有患者因长期腹泻、腹痛、体重下降而辗转就医,最终被确诊为克罗恩病。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肠病,它因症状隐匿、病程迁延,常被忽视或误诊,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不小影响。

  克罗恩病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从口腔一路影响到肛门,其中回肠末端和结肠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与普通肠炎不同,它的炎症呈节段性分布,就像肠道上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炎症病灶,严重时会导致肠黏膜溃疡、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甚至引发肠穿孔、肠梗阻、肛周脓肿等并发症,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克罗恩病早期很容易被混淆为普通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其典型表现包括以下几种: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粪便多为糊状,严重时可能带血或黏液,每天可达3~5次甚至更多。

  腹部疼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隐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进食后可能加重。

  由于肠道炎症影响营养吸收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伴随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肠外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皮肤结节红斑、关节疼痛等。这些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延误诊断时机。

  确诊克罗恩病需要依靠多学科检查综合判断。医生通常会先进行血液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指标升高等情况。肠镜检查是核心手段,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炎症、溃疡及节段性病变特征,同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此外,腹部CT、磁共振肠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评估肠道外病变及并发症情况,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应对克罗恩病的核心在于“规范治疗+长期管理”,目标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制订。

  轻度患者可通过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来控制炎症。

  中度患者可能需要联合糖皮质激素来快速缓解症状,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对于激素依赖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需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以维持缓解状态。

  当出现肠梗阻、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如肠段切除术。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长期用药和随访,预防复发。

  日常管理对克罗恩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饮食上需遵循个体化、易消化、营养均衡的原则,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尝试少量多餐,记录饮食日记,找出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

  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学会调节情绪,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容易诱发病情反复。

  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并定期复查肠镜、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等,以便医生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