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中心医院 战雪亮
食物中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危机,多因摄入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发,若急救不及时可能导致脱水、休克等严重后果。掌握科学的急救方法,能在黄金时间内降低伤害,保障生命安全。
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在进食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不同致病源引发的症状存在差异,但核心表现具有共性。
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其中腹泻多为水样便或黏液便,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8℃~40℃)、头晕、乏力、肌肉酸痛,严重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迹象。
特殊类型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视物模糊、手脚麻木,甚至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
当出现上述症状,且近期有共同进食史(如家庭、单位多人同时发病),应高度怀疑食物中毒,迅速启动急救流程。
对于食物中毒,应分情况实施急救措施。
轻微症状:居家基础处理若患者仅出现轻微恶心、1~2次稀便,无发热或头晕,可先采取居家护理。第一步是停止摄入可疑食物,避免继续接触致病源,同时保留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以便协助医生判断病因。第二步是补充水分与电解质,腹泻和呕吐易导致脱水,需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ORS),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呕吐;禁止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咖啡或酒精,以免加重腹泻。第三步是清淡饮食与休息,症状缓解前以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同时保证充足休息。
中度症状:对症干预当患者每日呕吐超过3次、腹泻超过5次,并伴有低热(37.5℃~38℃)时,需对症干预。呕吐严重时,可暂时禁食1~2小时,待呕吐缓解后再逐步恢复饮水和进食;若腹痛明显,可采用腹部热敷,但不可随意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同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尿量和精神状态。若体温超过38℃,可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额头、腋窝),不建议自行服用抗生素。
严重症状:立即就医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
一是持续呕吐无法进食饮水,或腹泻伴随大量黏液、脓血,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尿量减少、四肢无力)。
二是高热超过38.5℃,物理降温无效,或伴随剧烈头痛、意识模糊、呼吸困难。
三是特殊人群发病,如老人、儿童、孕妇或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这类人群身体抵抗力较弱,易引发并发症。就医时需携带可疑食物或呕吐物样本,告知医生进食时间、食物种类和症状出现时间,以便医生快速明确病因,针对性开展治疗。